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0:48 6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被称作“星河幻境”的神秘世界。这里,星辰闪烁,时光流转,无数生灵在这片星空中演绎着传奇。今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神秘面纱,探寻那遥远的星河传说。
1. 被坑的人生是灰暗的,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境遇统统抛诸脑后。
2. 佛教徒持守戒律,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内心的力量,开发内在的智慧。
3. 妄想、执著就是人的烦恼,换句话说,就是各种不良情绪。
4. 内心平静,才容易专注,同时思维清晰,能够快速把握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5. 凡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能够经年累月地坚持自己的规划,每一天当中明白何时该做何事这也是持戒的内涵。
6. 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
7.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高僧大德,通过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功实现了自信、自觉、自强的人生目标。
8. 思考死亡不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9. 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当变化出现,不遂我们的意,就产生了痛苦。
10.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们要去改善和超越的。
11. 做利益他人的事。做得越多,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多。
12. 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
13. 菩萨所做的就是慈悲一切,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
14. 快乐和幸福从服务和利益他人而得。
15. 向别人倾诉就是排泄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但终究逃不出扬汤止沸的轮回。
16. 止口不如静心,从源头清理才是治本之道。
17. 凡夫说话都是烦恼心驱使,越说越躁动,越说越烦恼。
18. 人生在世,所处的境遇虽然千差万别,概而言之,不出苦乐二字。
19. 当我们觉得自己很苦的时候,内心里一片黑暗,充满了愤懑、嗔怒、仇恨、妒忌等种种恶念,如山雨欲来,黑云压境,亦如狂风骤至,翻江倒海,暴力充塞胸腹,撕裂肝肠……苦极时只看成一切的末日,了无生趣。
20. 2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21. 3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2. 5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23. 6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4. 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25. 8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26. 9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27. 1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8. 11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29. 12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0.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31. 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32. 1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3. 16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34. 17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5. 18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36. 19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7. 21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8. 22有志气的人发一次愿,终身坚持。没志气的人天天发愿,浮而不实。
39. 2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40. 24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1. 25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42. 2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43. 27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44. 28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45. 2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46. 30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47. 静心的禅语_心灵禅语_
48.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
49.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
50. 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之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米之忧烦;世外桃源祥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
51. 人能常清静,天地熟皆归!宁静如同一面镜子,如同一盏灯,映照出我们真实的面目,照亮我们昏昧的意识,使我们清醒;在宁静中,我们真正与自己面对面,真正与自己相处,真正与自己交流;在宁静中,真实的声音才会心理流出来,透过喧嚣与躁动,透过应酬与虚伪,找到真实的自我。
52. 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静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以不变应万变。
53. 道家葛洪曰: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情感纠葛、竞争激烈,杂务缠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
54. 如果不懂得忙里偷闲,不适当调节心情、舒缓放松一下自己,就会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动。
55.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56. 人生可逃避很多事情,无法逃避的是生死;人生可推卸很多事情,难以推卸的是责任。
57.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
58. 洗涤心灵的禅语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59.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60. 一切的爱憎怨怒,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心为本,心是源。
61. 良好的心境能使你轻松愉快,不好的心情会使人意志消沉。
62. 远离忧伤,释放负面的记忆,种植善念,净化心灵。
63. 禅语早安心语镜子,一般是拿来照面用的,不管胖瘦美丑,在镜子里都能如实显现出自己的容颜。
64. 但是在佛门里,还有一种照心的镜子,心灵里的各种烦恼、善恶、好坏,在照心的镜子之前都能显露无遗。
65. 其实,不管是照面或照心的镜子,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善用镜子来观照自他,甚至观照社会人生,成为自我学习、自我警惕的一面人生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