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1:42 5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名为“B4%EF%C4%A6%B4%F3%CA%A6%EC%F8%D3%EF%BE%AB%BB%AA%A3%BA%CE%F2%D0%D450%BE%E4%BE%AB%BD%B2”的神秘星球。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探寻它的奥秘。
1.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2.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3. 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4. 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5. 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6. 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7.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8. 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9.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
10. 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11. 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
12. 悟即是佛法。
13. 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14.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15. 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16.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
17. 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18.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19.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20.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
21.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
22. 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23. 若识心法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24.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25. 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26. 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27. 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28. 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
29. 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30.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31. 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32. 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33. 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34.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35.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36.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37.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38. 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39.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40.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41. 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42. 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43.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44. 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45. 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46.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47.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48. 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
49.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
50. 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
51.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52. 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53. 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54. 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
55.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56. 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57.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58.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59.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60. 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
61. 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62.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63. 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64. 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
65.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66.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67. 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
68.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69. 舍身不恡,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
70. 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