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0:32 6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名为“银河”的璀璨星辰。它拥有着无数的奥秘,吸引着无数探险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踏上这趟探索之旅,一窥银河的神秘面纱。
1. 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2. 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
3. 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 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 为我们忽略而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 能碰到。
4. 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
5. 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
6. 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7. 当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自身的思维里,佛法把它叫做种子。
8. 幸运会转为不幸,不幸会转为幸运;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9. 幸福人生的获得: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广种幸福之因。
10. 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
11. 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12. 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13. 假如一个人观念正确,注重止恶行善的修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
14. 佛法的因果讲三世,以过去生种的因,导致现在生的结果;现在生种的因,招感未来生的结果。
15. 阿罗汉有三层意思。一杀贼,是消灭烦恼之贼。二无生,是证得不生不灭之涅槃,不再生死轮回。三应供,具足人天供养的德行。阿罗汉住持正法,是人间最胜的福田,我们应该礼敬。
16. 我们的命运虽然有既定的因素,但通过现生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
17. 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地观察: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能否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因此误入歧途,因为邪教往往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控制的。
18. 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19. 能力与福报都是很好的东西,可以给人生带着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误用,结果也会成为灾难。
20. 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
21. 佛法教学和世间教学的目标不同,讲经的目的是帮人开后得智,世间教学是传授知识。学讲经的人若妄念多,至诚心不够,这样即使用小聪明学了点讲经技术,也难帮人开后得智,无法获得佛法的真实之利。因此,发愿学讲经最可贵的是要用至诚心。
22. 假如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
23. 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24.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觉得幸福的时候,那才是幸福的。
25. 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
26. 身份只是一个暂时的标签,财富就像你穿的衣服,心态、生命品质才是代表着你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你是否真正快乐的根本因素。
27. 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
28. 缺少福报的人,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有福报的人,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可以我说得算,却不知道究竟我是谁,结果纵容了一大堆迷惑的感觉,还是身不由己。
29. 儒家仅仅讲人的一生一世,对于因果的问题,无法从一个人的生命现象自身去理解,所以儒家就把因果解释到子孙后代的身上。
30. 传播、传承什么文化,就会成为什么文化的载体,它会不知不觉影响到你的观念、心态及人格。因此,对于文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发展。
31. 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
32. 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33. 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34. 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
35. 安居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禅寺谨遵佛制,每年的这天,都庄严隆重地举行安居仪式。 从这天至七月十五结束,又名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个月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称为安居。
36. 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
37. 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对话的资本是什么;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灵建设、人格建设依靠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心浮躁、混乱,如果不能传承古圣先贤给我们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何以安身立命!
38.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
39. 若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
40. 很多人觉得老实、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行不通,容易吃亏。可是这个社会真的不喜欢老实、善良的人吗试问有谁由衷的喜欢狡猾奸诈的朋友,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或贸易伙伴老实、善良。可见,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
41. 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但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
42. 虽然拥有很好的福报,却不沉迷于名利声色,能够看清荣华富贵的虚幻,寻找人生真谛,探求生命的究竟意义,这样的人是有慧根的。
43. 如果不能证实心的可靠性,怎么可以相信心所提供的认识,或者听从心的感觉。
44. 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究竟什么代表着存在认识存在的真相,有助于我们开启智慧。相反,错误的认识,会给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45. 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
46. 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
47. 为天地立心,天地的心是什么天地的心就在人心中。为天地立心,以儒家而言,就是要开发良知良能;以佛家而言,就是要唤起觉醒的心,由此成贤、成圣、成佛做祖。
48. 一般人由于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
49. 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自然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效应。
50. 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51. 菩萨叫觉有情,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这个情是多么广大;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这个情又是多么深刻。觉有情,因为觉醒,而不陷入情执;因为有情,所以能广度众生。
52. 慈悲心,在慈悲中成长;嗔恨心,在嗔恨中成长。
53. 身体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像一块石头、一片树叶,终要回归大地。在它和我们有关系的时候,正确面对,好好使用。
54. 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解到生命蕴含的价值,开启出精神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
55. 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
56. 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