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济群法师学佛精华【共】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8 00:32 7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文明——贝塔星。这个星球的居民,以智慧著称,他们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科技和艺术。如今,让我们一起揭开“20贝星文明”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个星球上不朽的传奇。

1. 一个人学习了佛法之后,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扬弃错误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生命自然得到净化。

2. 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造业,业力也就没完没了地推动着有情去招感生死果报。所以,只要有业力,就有生死。

3. 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4. 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5. 生命是诸法集起,是缘起的,是因缘所生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无始无终的相似相续,所以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没有一个主宰。

6. 要想摆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对世界要正确地透视,树立人生的正见。

7. 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8. 学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9. 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活,那他就会给他的心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就会活在一个很平静的心态中。

10. 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11. 心态并不是这样,心态不是孤立的,心态不能离开条件,不能离开经验。离开了经验,思维将是一片空白。

12. 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

13. 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

14. 如果不学佛法,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干种种坏事,生命就会越来越堕落。

15.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6. 如果一天到晚攀缘、妄想、执着,想通过念几句阿弥陀佛使心态得到平静,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在做梦!

17. 生命的可塑性很强,它完全靠我们去塑造,不是固定不变。

18. 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19. 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

20. 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21. 佛陀说,,但是虚妄,诸法集起,心是虚妄的。

22. 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虚妄,指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从佛法的智慧来透视,都属于虚妄,因为是妄想构成的。所以,世界是妄想的产物。

24. 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

25. 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

26. 佛法用缘起的智慧去观照宇宙人生,发现了既没有什么神在主宰着宇宙,也没有什么灵魂在主宰着有情的生命,所以佛教讲毕竟无主、无我、无我所。

27. 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只求个人往生,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众生,心发得非常的小。

28. 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

29. 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

30. 心态的无常变化,说明这不是常一不变的,所以说无主、无我、无我所。

31. 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

32. 佛法所说的妄想,跟平常人们所理解的妄想不太一样。

33. 一个人发心大,心胸就开阔,将来的成就就大。

34.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35. 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36. 这个世界是妄想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千差万别,所以才造出千差万别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