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济群法师因果禅语精华【共】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8 00:32 6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神秘而美丽的星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穿越星际的奇幻之旅,探寻那隐藏在黑暗中的璀璨星河。

1. 佛法博大精深。如果我们自己修学也许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许会闭门造车、也许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没有有次第、系统性地学习佛法,对佛法的领悟不够深刻,领会也不够到位。

2. 我们要学会认识、观想自己是个病人。不断获得治疗的方案,具备智慧的观照而有能力从不健康的状态走出来,当自己的主人。

3. 很多人觉得老实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行不通,容易吃亏。可是这个社会真的不喜欢老实善良的人吗试问有谁由衷的喜欢狡猾奸诈的朋友,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或贸易伙伴老实善良。可见,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

4. 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个层次,假如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修行,不断地扬弃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层次就会得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佛、菩萨。

5. 对于一个悲惨的生命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之后生命还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继续延续,这叫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那才叫可怕。因此,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学佛修行,看清生命真相,消除不良心理,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生问题

6. 追求智慧道德,可能会对眼前短暂的或者不健康的快乐,造成一定损失,但却在开发生命内在快乐的心理和品质,它是代表着生命存在的状态,这样的快乐,才是健康的持久的。

7. 西方有启蒙主义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是否也需要启蒙一下。佛教以为人类因为无明,看不清自身潜在的价值,不认识世界真相,或是把生命的主宰权交给神,或在物欲的追逐中迷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用佛的智慧启蒙一下,主要我们看清楚生命的迷惑和烦恼,自然能找到生命的自由和价值。

8. 佛理博大精深,加以个人的想法和同学们在读书会上的经历分享,更加贴近生活

9. 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

10. 身体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像一块石头一片树叶,终要回归大地。在它和我们有关系的时候,正确面对,好好使用。

11. 我想:我们认真修学,不断培养自己的菩提心。这就是对导师最好的回报吧。

12. 认识到无为的宁静和喜悦,才知道有为的快乐是很辛苦的。

13. 个人要修行,团体要修行,国家也要修行。缺少人生智慧,做好人不容易;缺乏组织管理智慧,管好一个团体国家也是没门。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心有贪嗔痴,才有种种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个人道德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阻止人心负面力量,张扬人性光辉,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团体。

14. 本着学习一点,分享一点的心态,呈现出的是个人对佛理的理解

15. 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

16. 身心健康,平平安安,是人生最大的福报;缺少智慧和德行,有钱有势未必是好事。

17. 污染和和谐,这是当前社会的两大问题,要找到究竟的解决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浊,直接导致社会环境的污染;人心的贪嗔痴,是社会不和谐的源头。唯有净化人的内心,才能从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社会的和谐。

18. 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19. 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解到生命蕴含的价值',开启出精神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

20. 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但从佛法来说,好人还有不同的层次:能依五戒十善生活,是人天乘的标准;能断除贪嗔痴烦恼,是解脱道的标 准;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满断德悲德智德的佛陀,才是究竟的好人。

21. 2019年4月13日 星期

22. 佛经上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

23. 出离,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美好的事物。出离,是要摆脱一切束缚,通往生命的自由。

24. 物质财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财富是生命的重要内涵。物质财富只有暂时意义,精神财富则具有永久意义。

25. 缺少福报的人,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有福报的人,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可以我说得算,却不知道究竟我是谁,结果纵容了一大堆迷惑的感觉,还是身不由己。

26. 把法师当作给我们治病的医生,不断忆念法和法师的功德,进而对法生起信心,以此对治我们的凡夫心。

27. 佛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发生、存在或消失的。

28. 学会理解一切,尊重缘起的差别,这是慈悲和爱不可缺少的基础。

29. 十法界的内容,包括六凡四圣。

30. 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31. 虽然拥有很好的福报,却不沉迷于名利声色,能够看清荣华富贵的虚幻,寻找人生真谛,探求生命的究竟意义,这样的人是有慧根的。

32.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

33. 没有条件创造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环境,但可以追求低调朴素有内涵的生活。

34. 菩萨叫觉有情,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这个情是多么广大;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这个情又是多么深刻。觉有情,因为觉醒,而不陷入情执;因为有情,所以能广度众生。

35. 学佛的修行不在于听闻了多少,而在于领会了多少,落实到心行有多少。说再多的佛法,如果没有落实到心行,只是停留在口耳上,那演到后来我还是我,佛法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别说通过修行来培养一种淡然的心境了。

36. 有的人生命素质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质很低。因为,人毕竟还是存在天赋的问题。

37. 没有精神追求,物质利益便会成为一切;有了精神追求精神生活,才有可能超然物外,坐看云起。

38. 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39. 从十法界众生来说,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当畜生有当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没有因果的。

40. 一个贫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就会懂得了如何设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

41. 当我们以一颗恭敬心对待法师、对待法,我们对法师和法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通过对照佛菩萨的心行,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断除贪嗔痴,最后三毒痊愈,明心见性。

42. 佛教所说的不空无,并非常人理解的一无所有。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著,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倘能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假相,是无自性空的,那么,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43. 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对话的资本是什么;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灵建设人格建设依靠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心浮躁混乱,如果不能传承古圣先贤给我们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何以安身立命!

44. 欲望妄想及烦恼,让人活得很辛苦,也让人不得自由。

45. 生命素质高的人生下来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质低的人一时也很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