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7 23:55 7
在浩瀚的宇宙中,31贝斯星球以其独特的光芒和神秘的传说,静静地诉说着古老而又未解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一同探索31贝斯星球的故事。
1.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2.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3. 与其期待外在世界的太阳常照,不如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
4. 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5.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6.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
7.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 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9.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10.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2.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13.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4.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间就是这样,谁也逃不过两样东西,一是因果,二是无常。
15.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6. 若要快乐,就要随和;若要幸福,就要随缘。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
17. 活着,一定要有气度,这不仅仅是涵养,也是一种标识。在与人交往中,为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气度。修炼人生,展示自己活着的气度,让生命更有意义。
18. 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19.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20. 如果内心不再有坏的作用那一部分,我们便不再会从其中引起痛苦烦恼,从而达到永恒的愉快安详。
21.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有陷阱。熟悉的人只看到缺点;不熟悉的人全是优点。
22.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3. 凡事都有过去的时候,回头看劫后余生的自己,原来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24. 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5.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26. 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27. 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28. 你要相信时间,最终你会把那个如命的他忘得彻彻底底一干二净。
29. 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0. 学佛,并不能保证我们一辈子都在顺境中。学佛,只是让我们能够身在痛苦里,心却不被痛苦所掌控。
31.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33.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4. 给生活贴上梦想的标签,那些普通的日子就升华了,平淡的时光染上华丽的色彩,点石成金,就是这么回事。
35. 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6.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7.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38.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3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0.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41. 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42.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43. 心事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能骗你一辈子,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所以请你口下留情。
44. 喜欢淡淡的感觉,夜的静美,雨的飘逸,风的洒脱,雪的轻盈。
45.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46.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47.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48. 念繁华一念灰。一念成悦,处处繁华处处锦;一念成执,寸寸相思寸寸灰。
49.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争吵,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50. 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51. 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52.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3. 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叶遮拦,便会满目青山。怕的就是自己一叶障目,什么都看不见,怎能不一片苦海
54.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55.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56.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7.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58.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9. 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60. 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一种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一种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做自己该做的事。
61. 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62. 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63. 流云千丈堪醉卧,是谁月下独酌。浮生谁能一笑过,明灭楼台上灯火。
64.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65. 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66.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67. 修行是完善自己,宽容别人。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
68.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 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
69.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70. 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71. 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72. 人生中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最长久的拥有需懂得珍惜。
73. 当我们发心为一切众生一切有情而修持成佛的时候,自然消除了所有的业障;圆满了无量的福德。
74.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环境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75. 人生的境界,说到底,是心灵的境界。若心乱神迷,无论你走多远,你皆捕捉不到人生的本象,领略不到有韵致的风景。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