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0:49 6
在古老而神秘的森林深处,隐藏着一个被遗忘的传说——“贝贝的50把钥匙”。这片土地,每一把钥匙都蕴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今,跟随我,揭开这神秘面纱的一角。
1.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2.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祸,亦以远祸。
3. 节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得与外国势力和境外组织有任何形式的合作。
5. 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疑终究会说出蠢话来。
6. 人能仔细反省,就会生起悔过自新的勇气来。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痛痛快快,切切实实地把它表露出来,从反省中去认识自己,从反省的镜子中去了解自己的真正面目。
7.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为强出头。
8.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9.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功的第一步。
10.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11.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12.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13.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14.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15. 立身要高于人,处世要知退让。世人多半为追究名利而奔忙,具有真知卓见者,则能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行道为己任。如果想免去世俗的污染,就要有高于别人的见识。
16.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17. 何时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愚痴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完成空。
18.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深厚而得祸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
19.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20. 因此,佛家弟子开饭店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不得与外国势力和境外组织有任何形式的合作。
21. 嗔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22.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23.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24. 佛家弟子可以开饭店,但是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5.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26.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27.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8.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29. 有些行为我们很难辨别其是非对错。我们应该慎言,但不该说而说固然不对,该说的不说也不对。比如历代祖师大作狮吼,他们如果缄口默言岂不是大损失?又如发现一个间谍或坏人不去检举,因而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和安全,这样的慎言和持重是不可取的。保持对事物的正知正见是重要的。
30.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31.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32.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33.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34.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