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隆波田禅师禅语精选(第6辑)【完整版】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8 00:33 6


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森林中,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传说,这片森林深处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那是一个关于勇气、智慧和爱的故事。让我们跟随探险者的脚步,一同揭开这神秘面纱的一角。

1. 当我们成为一个灭苦的人,那么不管我们到哪里都不会有苦。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都还有苦,我们如何能帮助他人而不是反而更增加他们的苦呢

2. 当我们依我们的职责尽心工作,我们就是诚正修学的人,而且是尊重规定和尊重自己的人。

3.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4. 世尊的圣弟子们是如理的行道者即为求解脱诸苦而修行。

5.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6. 人可以打你、伤害你而鬼不能,如果他们真的这么有本事,他们应该就能为自己盖房子和找食物了,但是他们不能,相反的,是人们为鬼神建神龛,并且还给他们食物吃,是人们在守护鬼神。

7. 垢净情尽。对 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

8.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9.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10.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11. 想让这世间提升或想要从心中来领悟正法的第一步就是:每一个人好好地学习并实践自己的责任。

12.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13. 佛陀从各种面向教导我们,但也教我们要避免邪道恶法,因为邪道与恶法是堕落和毁灭的肇端。

14. 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5. 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16.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17. 生气是个魔鬼,鬼就在这里(在心而不在外)!生气的人就叫做鬼,他的脸就像鬼。不过事实上,瞋心本来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18. 当我们想到自己的苦以及我们是如何经历它们,就应该要了解别人的苦并知道该如何对待他们,意即同病成知己、患难见真情。

19.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0. 止禅只是一种让心平静的方法,但这还是一种带有无明的平静,就像大石压草,石头压在草上,草就不能生长,但是一除去石头,那草又会像以前那样生长,或甚至比以前更茂盛。

21.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人生最可恶的是*乱。

22. 佛陀学过的知识和智能就像森林里的叶子那么多,而他教导我们的就像手中的叶子那么少。

23. 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一切名闻利养衣食。不贪一切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如哑相似。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为益。

24. 如果我们禅修时看到色彩、光亮、或鬼神,那就表示我们修错了。

25.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26. 真正的定是要坚定我们的心,是要坚定地去工作。

27. 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28. 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29. 佛陀的教导在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保护这个社会不致腐败及发臭。

30. 不管你正在想什么,都要跟随着内心生起的任何东西,要知道并且看见它。

31. 要让我们的心达到这种本来的寂静安祥是不能靠其他任何人帮忙的。

32. 如果你讲话不讨人欢喜,即使你卖得很便宜也不会有顾客上门。

33. 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涅槃也一样。

34. 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要持续不断地看着自己的念头,不论你做什么事看书、写字、挖洞、割草或洗澡,都要一直看着自己的心。

35. 所谓『法』就是自己(而不是自己以外的外在之物)!

36. 我们正确地履行责任时,果报自然会跟着来,切莫要求任何东西或期待任何果报。

37. 作功德、布施、持戒及修止禅是对应于世间的,在佛陀出世前及出世后,这些东西都一直存在着。

38. 我们由于不知道这种微细的烦恼,所以把苦看成是乐的,而事实上,它是白光中的一丝黑暗,还是会不知不觉的剎那生起。

39. 微细烦恼是指执着心中最微细的智慧,也就是说他有了智慧,能知道念头的起处,也能知道并看到那生灭的状态,但因为有执着,所以这种还是白光中的一丝黑暗,这已经是非常微细了,但还是不正常的。

40. 佛教就是劝人要慈、悲、喜、舍。

41. 佛陀教导我们:「行善就是善,做恶就是恶。」

42. 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43. 所谓的「超越世间」不是指升到天空、天堂或类似那样的地方,而是指超越情绪感受、超越一切诸苦。

44.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45. 人们总是不了解真相,他们内心脆弱无法依止自心得到庇护,而依赖外在的鬼灵、天神等。

46. 不求佛。不求法。不求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忻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

47. 佛像是传统世间习俗,意思是要我们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以及安祥喜悦的意思。

48.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49. 平常和寂静安祥是一样的,佛陀教导说没有比寂静安祥更高的喜乐。

50. 所有宗教都教导同样一件事:修练身心,止恶行善。

51.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52. 百丈怀海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唐代禅宗高僧。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俗姓王。是洪州宗风开创者马祖道一大师的法嗣,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53.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54. 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55.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6.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57. 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解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58. 正念:即忆念不失,也就是在做或想任何事情之前,要有觉知地知道它。

59.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60. 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61.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62. 如果我们真的看重佛陀的教导,哪怕我们只有一小撮人,我们必定可以让这世间向上提升,因为这一小撮人他们能够从自己内在心中来领悟正法。

63. 我们的责任是和受苦的病人有关,所以我们必须记得的是:要怀着一颗慈爱的心以及要了解这个世界及生命的真实本质。

64. 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65. 两只蜡烛代表双眼及双耳,也就是说要去看或听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而不致被外境给骗了。

66. 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 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67. 变化和生灭就是佛陀所说的无常、苦及无我,所以,不要随着情绪起哄,跟随着情绪只会引起苦恼。

68. 所谓见『法』不是看见佛、光明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要看见『我』、看见『自己』,而所谓的见『我』,也不是看见这个表相的色身,而是要看见自己的动作、言语及起心动念。

69. 我们之所以要看见自心是为了要看到(明了)我们的心有时被念头抓住(即心陷入念头之中无法自拔)。一旦卷入念头之中,就会不停地增生扩散。

70. 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71.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72. 当我们实践到对自己有信心的时候,就可以一点一点温和地去警示他人,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警示别人,他们将变得腐败并发臭,并且会以一种不当的方式成为大众的危害因子。

73. 当每一个人都能尽一己之责,那工作就会全面的成功,不管任何方面都会有所进展。

74. 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75. 佛陀主要的教导是强调觉与慧,至于「定」就不需谈论了,尤其是一般老师教导的那种定。

76. 要用觉性好好地觉知它、感觉它,就像提起手时,感觉到它,这就是禅相;当念头生起时,知道并看见它,这就叫禅相。

77.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