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1 11:49 6
开篇,旨在引领读者走进小学三年级教学案例的宝库,共同探索教育的智慧与魅力。
1. 活动准备:
2. 进行口语交际。
3. 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4. 边玩边回答老师的提问,自由中结束活动。
5.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6. ⑩ 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7. 提出创作要求
8. 想办法让屋子亮起来。
9.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语句。
10. 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预设: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水遇冷转化成冰,冰加热转化成水……)
11. 五、评比。
12.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1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4. 布置好的暗室,内有电灯、台灯、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等。人手一面小镜子。
15.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16.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7. (1)幼儿想过后同伴间互相交流。
18. 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19. (1)(开电灯)根据幼儿所说打开电灯。
20. 一、创设暗室的环境
21. 教学方法:
22.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23. 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对人们生活的好处。
24. (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25. 二、在观察、体验、操作活动中发现光的奥秘,即光的来源、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6.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个能吸引住孩子的开始能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本活动所授内容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围着活动内容展开。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能体现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尝试精神。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设计“亮亮宝宝找朋友”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实物,如手电筒、火柴、玩具手机、洋娃娃等,让幼儿找找哪些东西是亮亮宝宝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让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亮宝宝的朋友,启发幼儿想出太阳、星星、电灯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
27.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从而区别陶与瓷。
28. 活动反思:
29. (4)一起做试验,让这些东西发出光来。(事先在教室四周桌上布置好台灯、蜡烛、电筒、火柴、打火机,由教师掌握。)
30. 一边做游戏,一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1. 相互交流。
32. 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
33.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34. 三、学生情况分析:
35. (6)小结:台灯、电筒一按开关就亮了;蜡烛、要点火才能亮。那谁跟谁做朋友最好呢?(a.点火方式;b.光的.颜色。)
36.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37. 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38.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39. 培养思维力和语言表达力。
40. 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41.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42. (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43. 通过幼儿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光是明亮的,它能照亮周围世界。能够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知道太阳、电灯、蜡烛、燃烧物、火柴、打火机等都能发光。激发了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和对自然物理现象的探索欲望。让幼儿真正在每个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44. 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45.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46. 活动延伸:
47. 活动目标:
48. 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49. (2)抓住标志的特点;
50. 二.教学准备;
5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2. (7)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火柴、打火机、电灯、台灯、蜡烛、煤油灯都能发光。
53.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54. 三、学习(1—4)小节
55.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56. 让幼儿跟亮光做游戏。
57. 1课时
58. (1)用绘画的方法为学校设计一个标志;
59.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60. (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61.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62. 科学探究目标
63.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64.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
65. 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66. 二、实践
67.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68. 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69. (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70. ② 使用高压锅时;
71. (三)学生创作
72.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等。
73. 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74. 引发创作:请你为学校缺少标志的地方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标志,使我们的校园萦绕在美丽的视觉语言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中。
75. (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76. (3)小组交流。
77. (二)自主学习:
78. “鸟的天堂”指什么?
79. (一)导入新课:
80. 自主探索:探索光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