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灵魂独行,人生感悟精华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8-13 22:00 0


1. 韩愈把毁谤的根源归结为懒惰和嫉妒。

2. 人的执著常寄托在两件事上,分别是事业和爱情。这二者是“食色性也”的变形。

3. 你有多久没出门旅行了?对于一位哲学家来说,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自我审视。在陌生的异国风景中,他是异乡人,也是思考者,在孤寂、真诚的内倾自省中,一如既往地记下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读来平淡悠长,别具一格。

4. 时代的最杰出者总是安静而孤独,因为理解的前提是人心容量的对等。柏拉图说:“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5. 自尼采说出“上帝死了”之后,人类已经丧失了生命归宿的答案。

6.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容易把这难处解决。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

7.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人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却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

8. 爱发誓的人违背公正,面对自己的良心时是羞愧的;揣摩和迎合他人,在交往中姿态是卑怯的;说真话的人应该满足于对良心的忠实,至于对方信任与否,则不要期许。

9. “你到了这个年龄,有没有危机感?” 我不知如何回答。好像没有。我已经没有事业上的野心和 情感 上的贪心,因此在这两方面都没有了紧迫感。经历的磨难多了,内心反而有了一种平静,渐渐生长起了一种面对和承受的力量,同时对人生有了一种超乎恩恩怨怨的感激。 世上事了犹未了,又何必了。 这种心境,完全不是看破红尘式的超脱,而更像是一种对人生悲欢的和解和包容。所以仍有沉重,而非轻松飘逸。沉重没有什么不好。人心中应该有一些有分量的东西,使人沉重的往事是不会流失的。

10. 诚然,抱着过时的信仰不放,或者无信仰而装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可笑的,不妨调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当我看见有人把无信仰当作一种光荣来炫耀时,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11. 归途上,山谷越来越幽暗,四周黑影幢幢。奇异的是,在一座黑色的山岳上空,又闪出一片多么美丽的晚霞,像一簇簇金**的郁金香,静静开放在暮色里。我停住了脚步,抬头仰望,感到莫名的惆怅。 我仿佛看见,这同样的云霞也曾开放在遥远的青春期的天空,向少年许诺爱情和光荣。现在,在生命的黄昏,青春的心情突然苏醒了,仍是那样甜蜜、清纯、芬芳,却笼罩着岁月的忧伤。 当我重新上路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了一个温暖的思想:人生中的珍宝并未真正遗失,全都珍藏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12. 人类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严肃若轻浮。

13. 我们终于怅然发现,与时光一起消逝的不仅是我们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当年的人、树木、房屋、街道、天空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们当年的爱和忧愁,感觉和心情,我们当年的整个心灵世界。

14. 哲学家和探险家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人,前者以沉思为人生至乐,后者渴望最直接的行动。然而,一个人无论去什么地方,他的灵魂必须独行。否则他虽然身体到了那个地方,也不能说他真正到过了那里。灵魂行走的目的,是找到自己的上帝——一个人的灵魂要去他的上帝那里,必须是独行的。

15. 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仅此就足以保证它不可战胜了。它为了逃避单调必须丰富自己,不在乎结局是否徒劳。

16. 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

17. 人人都得死,这能给我们什么安慰呢?大约是两点:第一,死是公正的,对谁都一视同仁;第二,死并不孤单,全世界都与你为伴。

18. 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就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大全,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19. 心中常泛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似乎来无影去无踪,其实却始终潜伏在我的生命最深处。独处异国,与眼前的生活是隔膜的,那只是他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也拉开了距离,但那始终是我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变故,每一个变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却依然故我。毋宁说,我愈益是我了。

20. 亦不尽然,孤独其实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来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孤独无法摆脱,会伴随着我们一生,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爱情虽不能消除孤独,但能让孤独的内心体验到人情冷暖。毕竟在白雪皑皑的寒冬里,没有人比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更暖和。

21. 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22. 没有个人价值目标的人集合在一起,集体生活就会成为价值本身。

23. 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24. 我没有目标,方向是随机的,路程的远近也是随兴的。步履所至,到处一样荒凉,永远是海、礁石、山丘、冰雪和苔藓。在我现在的回想中,这种独自一人置身于千古荒凉的感觉竟是最值得怀念的。

25.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现代社会不缺少热闹、但缺少安静。

26. 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这个我最喜欢)

27. 塞涅卡说:只有不愿意理屈才是被赶出,而智者愿意,所以"智者决不会被赶出生活"。蒙田说:"死说不定在什么地方等候我们,让我们到处都等候它吧。"斯多葛派哲学家完全听不见灵魂的呼声,他们所关心的仅是人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生活而非精神生活,这种哲学至多只有心理策略上的价值,并无精神解决的意义。

28. 精神科医学多把亲密的人际关系视作精神健全的标志、把孤僻视作病态,因此应谨慎对待孤僻的性情。

29.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30. 一味执著失于平静,一味悲观失于趣味,二者都走向极端、偏离了中道。比执著和悲观、追名逐利和消极避世更超脱的,是凌驾于祸福成败之上。

31.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词。

32. 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33. 我认为爱情虽然会变,但它并没有消散,而是转化为另外一种生命 情感 ,以另一种方式存在,那便是亲情与责任,温暖与守护着那个曾经爱的人。我们既不能因为爱情的美好过分执着,也不能因为爱情而改变,心有不甘。对于爱情,让它在内心自然而然的转化就可以了。

34. 独处是内在整合的时间,是把新经验缝补到现有体系中,以帮助内心趋于完善。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没有思想也无法说出有价值的见解。

35. 我不相信生活场景的变化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改变的只是外部形态,核心部分是难变的。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一下,又一下,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我突然想到,我这个不信神的人,其实是很有宗教感情的,常常不自觉地用末日审判的眼光来审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为一切美好价值的毁灭而悲伤,也许这就是我常常感到忧愁的根源吧。

36. 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37. 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我现在的想法是,这两方面的意识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只是道路,就活得太累。只是家,就活得太盲目。我们必须把人生当做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我们也必须知道人生是道路,让自己的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38. 有所执著的人是有趣的,即使是怪癖也有可以玩味之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即最难得的就是有趣的妙人。

39. 不要试图求得别人的理解也不要试图去完全了解别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失尊重的。在我看来,后者倒像是把对方当成了研究对象。所以倒不如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给予对他人的信任,岂不落的双方都轻松?

40. 许多杰出者既享受孤独,又乐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个人除非怪的稀奇或坏的离谱,否则不可能一个朋友也没有。

41. 有一些书,最适合于在羁旅中、在无所事事中、在远离亲人的孤寂中翻开。这时候,你会觉得,虽然有形世界的亲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无形世界的亲人相逢了。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当你和同类灵魂相遇时,你的精神本能会立刻把它认出。

42. 太喧嚣的事业和太张扬的感情会削弱深度,在独处时人才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43.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读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记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44. 南极能够造就伟大的探险家,可是永远造就不了哲学家,一个哲学家如果他本身不伟大,那么,无论南极还是别的任何地方便都不能使他伟大。

45. 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我们心中为什么会有爱?我的回答是:因为我们都是孤儿。

46. 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然,如果一个人在未完成的心态中和死亡照面,他又会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于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无论死亡何时到来,人生永远未完成,那么,我们就会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上与死亡达成和解,在积极进去的同时也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47. 但从另一面看,生命的珍贵正源于其有限。人要先负担自己,再负担时空之大;把人生虚无苦思冥想一辈子,甚至不如纵情声乐过一生。

48. 周国平 著

49. 周国平的书总是能启迪心灵,其中书中有段话:

50. ......又问他葬礼如何举行,他笑到:"如果你们能够抓住我,愿意怎么埋葬就怎么埋葬吧。"

51. 生命长度是有限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与时间、与空间相比,太过短暂和渺小,因此便有了人生虚无的喟叹。

52. 怀疑与自我否定让人知道自己的无知。对比知道自己无知的人,不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更为渺小,是精神上真正的自弃。

53. 人,永远走在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经辞别兽界,却无望进入神界。他不甘于纯粹的生存,却达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却没有超出生存的目标。他寻求,却不知道寻求什么。人是注定要无聊的。

54. 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这个我最喜欢)

55. 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

56. 苏格拉底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57. 我不禁想到了罗翔提到的的圆圈正义,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圆,这个世界上亦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正是因为每个人在内心世界里都是孤独的,追求被他人的理解与认同便变得更有意义。

58. 自我中心的原因,其一是认识的浅薄,其二是对人生缺乏真挚体验。作为解决方法,既要积累知识又要体验人生。

59. 由此可见,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乃是一种对过程疏远和隔膜的心境。

60. 其实,存在的一切奥秘都是用比喻说出来的。对于听得懂的耳朵,大海、星辰、季节、野花、婴儿都在说话,而听不懂的耳朵却什么也没有听到。 所以,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是精神王国里的必然法则。

61.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62. 《灵魂只能独行》是周国平散文经典系列之心灵守望卷。作者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哲人言行的追述,对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

63. ——· 核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