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虚空之道,行无疆界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7-18 03:25 4


在虚幻之道的指引下,行无疆界,天地间,一抹晨光悄然破晓,万物复苏,新篇启幕。

1. 心在良知,名利何足挂。“道在虚空行”。

2.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 据传说,当年仓颉为了帮助人们祛除愚昧无知而发明造字的时候,夜空中竟有鬼神夜泣,惊惧仓颉向人类泄露了天地宇宙的秘密。老子就是运用仓颉所造的这些字,尝试着向天地人间来揭示这些隐秘在宇宙、天地、自然、社会之间的秘密的,可他用笔却极其精简,他运用“点而不透”的手法,在这一章中,仅用寥寥数十个字,向我们透漏了宇宙之间的一个大玄机,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大道理,这个大道理就是本章所阐述的“虚空守中”、“冲盈不满”的胸怀和气度,就是“无为而无不为”治理天下社会的大道。老子给我们留下了似是而非的洋洋五千言,却骑青牛出关遁隐而去,谁也不知其所终所,难怪连孔子都读不懂老子,对他发出“其犹龙乎?”的喟叹。

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 天地本着自然之理运行,不对世间枉施恩爱,只是把万事万物当做人们祭祀时刍草扎的狗那样,任由人们使用完毕自然丢弃。古时候的圣人治理国家,也不对百姓施加什么偏好,也像对待刍狗那样,任其自在自为,无忧无虑地生活。

6. 天地对待世间万物,圣人对待人间百姓,就像天地中空的风箱一样,本着一颗包容万物的心理,仿佛空空之中无所作为,而在其中有无时不在,流布其间发生无穷功能妙用,顺着自然的发展,让万物按照自己轨迹,不加干扰地自然运行、生生灭灭。施加恩惠而万物不知,让万物悄然受惠却又不图回报。这样百姓之心也就不生诈伪,纷争也不会无端迭起,自然、社会、人们也就会无忧无虑,自自然然地享受生活的幸福。

7. 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 注解 :

10.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1. 用兵之法,胜如以治民之法。“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12. 形同虚设,还看写者。“道在虚空行”。

13. 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4. 意思是道是不可见的虚体,虽空虚无形,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它是那样深邃,好像是万物的主宰。

15.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8.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20. 译文 :

21. 老子说“道”就像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永远注不满却也永远不会空,庄子也说过“道”是广阔深远,用之不竭的,就像可纳百川的大海,又像无穷无尽的神秘难测的虚空。

2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

23.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5. 对于道德经,对于老子,我们所能理解的只能是:道法宇宙天地自然,或隐或现,其中自有遵循的规律。我想,也不过仅此而已。

26.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27.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28. 先刍狗,读音为chúɡǒu,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来代替活的狗作为祭品,祭祀完如同废物,随意丢弃。

29. “道”虚无缥缈,看不见,也摸不着,看似飘渺,可又真实存在。顺应道的人,能够看见“道:,对于背道而驰的人,道就不存在,而且遥不可及。

30. 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31. 曲则全,枉则直,洼其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3. 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34.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5.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者,是因为不自生,故能长生,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6. 宇宙自然赋予人类语言的表达,但同时言语过多不仅费津伤神,而且还会言多有失。说得越多,可能失误或者错误也就越多。那么,在神秘的自然大道面前,人们该怎么做呢?还不如象天地那样,仔细地体会大道自然的中空之理,保持内心的虚冲,运用“虚空守中”之法,借以修炼自身,安享天然乐趣,自在潇洒。

37.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8. 凡是太过尖锐,或是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需冲之,使之平息。倘若尚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杂念,需要冲虚解脱。对于气息与精神,也要保养不拘,任其冲而不盈。如此存养纯熟,太和之炁,自然畅通无阻;心中的天地,自能太平祥和。

39.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40. “道冲而用之”,“冲”,即中和、虚中之义。是言阴阳造化的机理。“或不盈”,不自满之义。大道以虚为体,以和为用。以虚为体者,体之于静也;以和为用者,用之于中也。故“冲”之所用,就是无为自然。换言之,冲就是虚而不满,但又源远流长,绵绵不绝。

4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2. 大道泛,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不名有。爱养万物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3.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敫。

4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5. 解读 :

46.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道在虚空行”。

47.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不知;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道德经”第二章。

49.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0.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1. 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攻坚强莫能胜之。

53. 因为大海永不满溢,所以才有千万条河流汇聚于此。而“道”的虚幻也正是他的源泉所在,正是因为他的虚无才使他的作用无穷无尽,深邃可包容世间万物,乃万事万物的根本。

54. 抱朴守真,少思虑,“道德经”第十九章。

55.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6.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8. 一念起,万法生。“道在虚空行”。

59. 在高天厚土之间,道岂不正像一个不可思议的风箱那样么?虽然中间空虚却又充满生气,没有穷尽竭时,发动起来愈是推拉,风量也就也越大。

60. 橐龠,读音为 tuó yuè , 橐,以牛皮制成的风袋;龠,原指吹口管乐器,这里借喻橐的输风管。这里“橐龠”是指中空的风箱,箱内通过推拉挡板可以充满空气,又能将其内空气压出,拉推风箱挡板空气通过输风管可进入熔炼炉中。

61.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2. 老子论道,点而不透;老子为人,悠忽似龙。他在冥冥之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他发现了宇宙、天地、自然、社会、人伦、人类自身之间的好像存在着某种不可或缺的联系,其中还充满了玄妙的千变万化之理。他想把她说出来,讲出来,可最终又好像说了,但是他说的好像人们又不怎么明白。他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难道他果真洞悉到了天地自然动荡缩涨的呼吸机理?如果他感觉到了,为啥不把他说明白?如果他没感觉到,那么据现代科学家用最精密的探测仪器进行测量,好像天地之间水雾云气之间确实又存在着无穷的交合变化,甚至大地确实也存在着呼吸现象,据说大地每个日夜呼吸起伏可达60厘米,难道这又是巧合?

6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64.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65. 养生之道,静心而少欲。“道德经”第十二章。

66.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7. 道德经和道在虚空行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的名句更是我们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其中所说“抱朴守真,少思虑”,让我们在生活中少些物质的纷扰,净化心灵,追求一份真正的宁静,才是真正的幸福。

6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69.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0.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71. 总之,我们说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是个谜?其实老子本身何尝又不是另一个谜呢?一般人读不懂他,就连世人称为“万世之师、百代师表”的大圣人孔子也不能了解他,也看不透、读不懂他!何也?这也正像老子在道德经开头第一章所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明白老子的道,又怎么能明白老子的人呢?

72. 言不信,行不果。“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73. 可以回想一下,汉初无为而治的时候,国家休养生息,国力很快恢复,人民安居乐业,哪个百姓不是感恩戴德?再看秦始皇、汉武帝有为而治的时候,为争夺天下利益,东征西讨,杀伐不断,百姓正常生活受到骚扰,国家很快陷入动荡之中,国家也随之衰败、甚至导致国家灭亡。

74.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若海,漂无所止。众人皆有已,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75. “冲而用之”的内涵,就是用中之道,凡事执两用中,器物不盈满才能盛物;山谷不盈,才能纳气;江海不盈,才能汇聚千流。

76. 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7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8.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80.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1.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