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16:23 0
1. 为而不恃,功倍而不争,得而不贪,安而不害,是谓天下贵生之。
2.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4.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5.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6.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9.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1.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12.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13. 道可道,非常道。
14.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15.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7.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8.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9. 道家学派以道为中心,强调顺应自然,摒弃斗争与权力的争夺。致人不如取法于道,通过遵循自然之道,寻求内在的平衡与和谐。在这个快节奏、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可以从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中,领悟到如何在个人生命中追求内在的平衡与和谐,避免心灵上的焦虑与不安。让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关注内在的精神生活,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命的美好。
20. 处变不惊,若游于太虚。
21.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广大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22.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2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4.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有为而治者,其禹也。
25. 宜其无戒,安其所在。
26.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9.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30.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31.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2.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3.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34.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3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36. 夫唯道,善贷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