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8 08:18 0
生死轮回,禅意盎然。在岁月的长河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浮生。
1.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 生命是一个短暂的途径,死亡是一个长远的归宿。
3.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个极限,却也是彼此的互补。
4. 生死之间,才有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明白世间的珍贵。
5. 生与死并不是对立的存在,它们是永恒相连的一体。
6. 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法则,死亡是一场美丽的旅程。
7. 生命如行云流水,死亡如风雨归处。
8. 人生如朝露,唯有思念永不凋零。
9. 生命的荣光短暂,而灵魂的光芒是永恒的。
10. 生命坚强而脆弱,死亡安宁而苍茫。
11. 生死乃是人生最深沉的思考,也是人生最迷茫的边界。
12. 生是一场一切的探索,而死是一切的归宿。
13. 禅境中生死的辩证是一种超然的智慧,是对人生本质的洞察。
14. 生死相生相克,互为依存,互相映衬。
15. 禅境中,生死是一种解脱,是超越世俗的境界。
16. 人生如梦,生死是最真实的觉醒。
17. 禅宗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无常,死亡的自然。
18. 生死是一场净化,是灵魂的重塑。
19. 禅境中生死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和接纳生命的起伏。
20. 生死是唯一不可逃避的命题,也是最美丽的真理。
21. 生死,是人生最深奥、最不可避免的话题。站在生命的边缘,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明白了死亡的必然和无常。然而,正因为生与死的对比,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活得更加有意义。对于读者来说,我希望你能用心感受这些唯美而深远的生死句子,思考生命的意义,面对死亡的勇敢。无论是灿烂的生,还是静美的死,都属于生命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用心体味和珍惜。
22. 〔释义〕:太极本来同出混沌,为什么要用两仪分开?
23. 〔释义〕:从混沌元气萌生了天地之后,就有了三代纪元的交替兴废。
24. 〔释义〕:天地初开时,就已经是这样清浊不分,伦理道德却十分明了。
25. 〔释义〕: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26. 〔释义〕:在萧条的树林里军旗断折,混沌的光纯净的像烟和雪一样白。
27.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28. 〔释义〕:混沌在动中产生能量,出现阳光,运动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静止,静止会带来夜晚,静止达到一定程度又会进行运动。
29. 1带有山水忧伤的诗句
30.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31.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32.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33.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34.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35.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6.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3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8.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39.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4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李商隐《乐游原 》
4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2.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4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4.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45.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6.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47.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48.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步迈出的都是寂寞,每一脚跨出的都是孤独!
49.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50.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5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这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2. 接天莲叶无空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54.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55.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56.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57.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58.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59. 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60.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61.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
62.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63.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64.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65.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66.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67.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68.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9.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70.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71.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72.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73.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74.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75.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76.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77.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78.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79.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80.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81.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