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格西丹增贝丘禅语精要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8 01:19 4


在浩瀚的星空下,一颗名为“B8β7A4B1C7F0ECF8D3EFBEAB2AA50BE”的神秘星球,悄然诉说着它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隐藏着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一群勇敢的探险者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 我们仅仅放下对今生的贪欲,还不叫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要放下对所有后世世间安乐的贪欲。

2. 真正无误了解空性的人是很清净快乐的,没有人比他更幸福。所以我们要一心一意的学好中观。

3.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4. 不能长期坚持好好学习的人,容易产生各种怀疑心,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失去了人生中很多成功的机会。

5. 我们的生活不能永远停留在不满足的痛苦当中,做任何事情前要以善良的动机而行动,这样才能远离不满足的痛苦。

6. 损失了财物不要紧,千万不要丧失闻思修,因为有了闻思修就有发展福报的因缘。

7. 大家都是佛教弟子,所以要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三宝以后才是佛弟子,不皈依三宝算不上佛弟子,所以皈依三宝、信仰三宝非常重要。

8. 是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启蒙学者,杰出的思想家、讽刺作家、政论家。他深受康德、歌德、尼采、列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等几代哲学、文学大师的敬重和推崇。歌德把利希滕贝格的作品比作指明问题所在的神奇魔杖。托尔斯泰将他的《格言集》列入他那由杰出作家的杰出思想组成的《阅读范围》。

9.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10. 利希滕贝格对康德的不可知论大不为然。他写道:康德哲学可以随意创造它想要创造的王国,但如果它不想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人所共知、微不足道的老问题上,它就不得不承认:周围世界的某些东西是符合我们的概念的。

11. 除了贫穷,他还饱受日益加剧的神经病痛和脊椎弯曲之苦。更不幸的是,他因对法国革命感到失望而经历着精神上的危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忧郁和孤独之中。1799年1月27日利希滕贝格死于肺炎。

12. 只要我们好好学道次第,就能在这里面找到做好人的答案、脱离轮回的答案、利益他人的答案。

13. 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用在为社会做贡献上面,这是一种美好的布施。这样做的人就是伟大的榜样,值得人人学习。

14. 虽然我们的很多烦恼不是恶的心,但如果不控制它们却会引起众多的病苦等过患。

15. 我们生活中有乐有苦,行善而生乐,行恶而生苦。我们要明白善与恶。

16. 过去我们没有修好大慈大悲,更没有修好六度,所以我们剩下的生命中一定要好好修三主要道。

17. 他说:即使我的哲学不够有力,不足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它里面毕竟还有足够的勇气把人们早已深信不疑的东西,看做不完全可信的。随着唯物主义的出现与发展,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利希滕贝格希望科学和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将导致整个唯心主义哲学的内部崩溃。

18. 远离家的人不一定是出家的人,远离生命者不一定是解脱者。

19. 每个人都希望身处于美好的环境,但好的环境并不是去外面寻找,只要内心中生起慈悲与智慧,那么美好的环境就在你身边。

20. 利希滕贝格看到包括歌德、席勒在内的狂飙突进作家的弱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完全置狂飙突进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于不顾,则不能不说是一管之见,有欠公允。

21. 看一个人的能力大小,要看他经常修善做得好不好,才能知道他的能力会有多大。

22. 忍辱修得很好的人,受到别人伤害时,他也能得到一种开心的感觉。

23. 原本保护自己身语意最好的法是正念正知,但我们很多人不懂,反而用不正知不正念伤害自己的心,所以当我们感到自心不宁静时,应该首先静一静,然后好好想想《入行论》所说的对治法。

24. 在走过了复杂的哲学探索道路之后.利希滕贝格于80年代转到了唯物主义立场上。他的唯物主义观在认识论问题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利希滕贝格对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教条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并进行了批判。

25. 评价一个人时,要看看他的身和语修得如何,看他为众生做了哪些好事。

26. 个人的事业根基遭到动摇不要紧,千万不能动摇的是自己对三宝的信心,学修精进的心。这是学佛人的命根。当信心动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修下去,总有一天修行的结果会出现,就像秋天收获庄稼一样。

27. 做事情自私自利的心越来越重的时候,对他人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

28. 如果要想做一个佛学家,光学因明是不够的,一定要学通整个五部大论。

29. 他们不是避而不提利希滕贝格的著作,就是夸大利希滕贝格世界观里的矛盾和消极方面。

30. 自私严重、我爱执重的人必须要改正,否则所有的亲友将变成你的敌人。只要你修出他爱执,你以前的敌人会变成今后的好友,你也变成世人的榜样。

31. 1780年他与著名作家福尔斯特共同创办科学、文学杂志《哥廷根文萃》。年鉴和杂志的大部分文章均出自利希滕贝格之手。

32. 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增长智慧,它是带领我们脱离黑暗的善知识。

33. 所有修行中,以修菩提心为第一。

34. 我认为,世界上很少有其他艺术能像这门艺术这么早就达到尽善尽美,也没有一门艺术这么普及行远。在这里,最高的权利就是最大的不公;在这里,对人的治理还在靠欺骗进行;在这里,自由与法律相牴牾;在这里,绞刑架遍布每个城市与村庄利希滕贝格把这一切推上了理性的法庭:世间所有的恶,其源往往出于对旧法规、旧习俗、旧宗教的非理性崇拜。如果要让一切变得更好的话,一切都应当换一个样子。

35. 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1742年7月旧出生在达姆施塔特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是这个家里的第十八个孩子。早年失怙。早在念小学,特别是念中学时,他便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突出的才华。但家境的窘促使他无法继续学业。

36. 心中爱众生的人,是最希望世界和平的人,烦恼很重的人,是世上最不和谐的人。

37. 常常做好事帮助别人能积累获得世间福报的功德,而修好自心的功德不但能为今生带来安乐,也是今生生命结束后的最好资粮。

38.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法国

39.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是增长自己的善心和善行,断除恶心和坏习惯。

40. 信仰是一种依靠,有了正确的依靠,人们才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内心也有安定的力量。

41. 一心追求名声与财富的人绝对不会了解因果,即使相信因果也不是正确的因果观。

42. 闻思修无疑是最可靠的通往幸福的大道,谁有闻思修谁就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43. 在反对唯心主义的同时,利希滕贝格也反对机械唯物主义。虽然他也跟他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仍未彻底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但他对它深表怀疑,提出了批评。

44. 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值得惧怕,我们应该怕的是不认识自己的心,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心。

45. 有自信的人是很多的,做世间事情的时候往往信心百倍、信心满满,但相信自己可以解脱、可以即生成佛的人却极少。

46. 学佛不分年龄大小,而是看你有没有精进,有了精进你的智慧与福报必定会增长。

47. 他号召创新:思想贫乏使我们今天的诗歌无人问津。来点创新吧,如果想要有人看你们的作品的话。利希滕贝格非常注重文学的人民性,主张文艺创作应当反映普通民众的意见,应当触及社会的现实问题,并且要像盖勒特、莎士比亚和贺加斯一样,让人民看得懂。他对18世纪德国古典主义持不赞同态度,尤其反对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盲目崇拜,指责它使德国文学脱离现实。

48. 把自己的心修好,就能有利于他人的安乐,所以先把自己的毛病改掉。

49. 以烦恼心来对待亲友和以慈悲心来对待亲友,亲友是同样的亲友,但二种心的结果却有极大不同,烦恼生苦,慈悲生乐。

50. 没有道理胡思乱想猜疑的人,很容易失去信心,也不会有正知。失去信心就会失去成功的希望,所以怀疑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51. 世上有很多众生每天都在帮助我们,只要我们好好学习正确的做人方式,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当生命无常到来时,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了。

52. 正念正知能消除所有的恶心,也能成办一切善事。

53. 他后来写道:我亲身到英国来学习用德语写作。这里的所谓用德语写作。意思就是大胆讲真话,揭露封建秩序,维护人民利益。

54. 利希滕贝格对狂飙突进作家批评得最多的一点是他们的标新立异和过分激昂的情绪。他觉得,这种做作往往掩盖着思想的贫乏和含混,这与利希滕贝格本人的写作风格格格不入。利希滕贝格的作品以简明扼要著称。 (整理)

55.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56. 若谁不常修自心,便有种种不同苦。若谁常常修自心,即生不共之安乐。

57.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虞有澄

58. 我们若想保护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乐,最好不要消耗福报,应该好好坚持修善。

59.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利希滕贝格的大多数作品属政论文,主要发表在各种通俗杂志或年鉴上,与时事结合较密切,往往过后即失去现实意义,容易被人淡忘。另外,他的部分作品仍停留在草稿阶段,未加整理,而有的著作,没有拿出来公开发表,直到他去世后才出版面世。二是不少评论家对利希滕贝格的诋毁和歪曲。

60. 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像我这样去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设计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是引导人走向成功的信仰。有了崇高的梦想,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梦想就会成为现实,奋斗就会变成壮举,生命就会创造奇迹。——罗伯·舒乐

61. 每个众生都需要通过闻思修才能得到解脱,也需要通过闻思修才能成佛。没有闻思修此二路不通。

62. 利希滕贝格的政治观点使他接近于激进的启蒙学者,但他并不赞成歌德、席勒等人通过天才的个人的反抗(狂飙突进运动)和以美学和伦理学改造人(热衷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手段来消除德国的贫困,也反对用激烈的手段来改变现有秩序;他鞭挞德国市民的怯懦、惰性和驯服,但又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加以克服;他不满德国的封建现实,但只是把不满藏在心里。

63. 所有人都想要快乐,但很多人被贪心所污染,自己走向绝路了。用错误的思想来做事,结果进退两难,陷入困境。

64. 真正了解痛苦和痛苦之因的人很好,他很容易生起出离心和大悲心。

65. 利希滕贝格世界观的矛盾也体现在他对待法国革命的态度上。他欢迎法国革命,把它看做实验政治。他认为君主制不符合成熟的民众状况,人民有权改变自己的国家体制,而法国革命的领袖人物表达了民族的情绪。他甚至比歌德和席勒走得更远,不止一次为革命暴力辩护,驳斥一些人所谓革命中有许多东西本来是可以不采取暴力行为的之说,针锋相对地指出:法国革命(不管那里发生过什么事!)将留下许多好的东西。

66. 我们的痛苦并不在心外面,它是从你心中的无明而产生的。

67. 智慧是照亮事业发展的明灯,也是根治一切苦的良药。

68. 如果你发自内心想修佛法,要做到三点:第一、好好学通,不能怀疑。第二、好好积福,不能退。第三、好好精进,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