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4 06:43 7
在古老的山村,流传着“敬老赡养,重阳传情”的佳话。每年重阳佳节,村民们都会齐聚一堂,共庆这个温馨的传统节日。登高望远,敬老情长,孝道在这里代代相传,如同重阳之花,绽放出永恒的芬芳。
1. 退队旗!
2. 尊老敬老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小学生孝道观念仪式,在重阳节之际,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主题为“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
3. 二、活动时间
4. 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敬老主题活动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渲染,展现了我校少先队员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激发全体队员孝亲敬老的内在自觉,并由爱家、爱老推及到爱国、爱社会,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5. (
6. 事先让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有关民俗。
7. 这首童谣还没写完,你们能帮我写好吗?
8. 遇交通违法行为及时纠正,遇交通事故主动报警;
9. 知道重阳节是老人节,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10. 重阳节期间,各地通过会议、活动、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宣传《老年法》、老年人优待办法等涉老法律法规,宣传老年人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和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宣传孝亲敬老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努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舆论氛围。
11. 谁在地图上?(爷爷奶奶)他们怎么了?(他们笑)。
12. 问:同学们,看了小品后你觉得他们做得对吗?错在哪里?(指名说)
13.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中队要结合实际,围绕各项重点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要充分考虑队员的特点,注重活动实效。
14. 看广告《帮妈妈洗脚》。
15. 各班学生将自己的社会实践后的所感写成作文。
16. 靠路边行走,横过道路走证马线。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17. ⑴把纸鹤放到指定的地点,选取典型的请同学来读一读。
18. 重阳节是谁的节日?
19.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20. 孩子更是邀请了奶奶合唱团的成员们一起来亲子DIY泥工制作,老人们和孩子们默契的配合,你团球、我压扁,其乐融融共同完成了亲子作品,孩子们把一幅幅的作品送给了老人,感受着不一样的祖孙乐。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也将每天在幼儿园里老师给自己涂抹护手霜的爱,传递给老人们。孩子们给老人们涂上护手霜,摸着老人们粗糙双手,体验到了老人们对家庭的付出与不容易,表达着对老人们浓浓的爱意,现场的气氛被爱包围着,有爱的地方就有欢乐。
21. 食堂协助,工人师傅来取,蒸熟,然后再送至各班。
22. (一)宣布开始
23. 前3-6年级各中队至少择优上交1张学生制作的“感恩卡”参加评选,优秀作品将在学校橱窗展出。
24. 学做重阳糕(9月30日):
25. 我们已经在一起朝夕相处三年了,在这三年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和睦相处,但是在相互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请看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两件事。
26. (三)结束语
27. 歌唱活动《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用边唱边舞的形式,通过表情和动作表演,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情。
28. 四年级学生在本次活动后和父母共同完成一次亲子通信,对本次活动进行简单总结,加深对亲人的理解。该材料可由班主任收藏,在亲情互动主题班队会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29. 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培养学生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优良传统。
30. 让幼儿深入了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
31. 提问内容:
32. 6年级每班8份。日记格式,书写工整,班级和名字写在最下方。时间:10月29日前。
33.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以文明行为,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34. 活动主题:真心相处
35. 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思想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6.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渊源和耐人寻味的故事,你了解了多少呢?
37. 一公司东社区于20xx年10月19日精心筹备,在敬老节来临之际,开展了欢度重阳节大家来分享活动,把社区老年人的优秀作品拿来分享,让更多的老年人学习、借鉴。通过这次节日的活动,给社区老年居民们送去了人文关怀,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老有所乐。
38. 主1:但愿我们的爱能无微不至
39. 具体说明:少先队员可在重阳节(xx月xx日)以敬老爱老假日小分队的形式,组织前往各敬老院看望老人们,陪老人们说说话、聊聊天,听听老人们的故事,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低年级小朋友可在家长的陪同下把亲情送到鳏寡孤残等家庭,展现淮小学子及家长朋友的公益精神。活动照片可上交德育处存档。
40. 二是退休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到敬老院及退休老人家庭开展亲情服务,为有困难的'退休老人提供家政、照料、护理、信息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41. 拍摄及微信:
42. 五、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解重阳节蕴含的尊老敬老的意义,播放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分组讨论图片和视频中哪些人的做法是对的,哪些人的做法是错的,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43. 准备好做糕的'材料:糯米粉。馅儿料。
44. 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儿歌
45. 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可棒了!我们回家了可要记得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捶背,哄小朋友们开心噢!
46. 活动主题“夕阳美、社保情”。
47. (1)这个小朋友都做了什么事啊?
48. 手工活动《制作节日礼物——爱心卡》,让孩子们在爱心卡上留下一句祝福的话。
49. 三、人员安排
50. 结合本学期感恩亲情主题文化节开展重阳节各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让学生懂得“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设置简单的节日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积淀、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51. 开展以“爱在重阳雏鹰行动”为主题的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感恩教育活动。四年级二班部分少先队员代表及家长代表,手捧慰问品,带上打扫工具,来到镇敬老院。他们通过志愿服务,温馨祝福,帮老人捏背捶背等实际行动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52. 四是社会化管理服务文艺汇演。在“重阳节”前后,围绕宣传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举办文艺汇演,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文艺节目,展现当代退休人员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53.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年的9月9日是重阳节,民间也常在该日举行一些祭祖与敬老活动。这节班会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重阳节以及尊老、敬老的传统。
54. 承诺:我每周帮爷爷,奶奶整理一次房间。(每一位同学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55.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尽自己所能,制定并坚持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56. 登高喜度老年节,赏秋畅饮菊花酒。
57. 市委、市政府通过《日报》发表了《致全市老年朋友的慰问信》。当天下午,何平常务副市长组织20多个部门负责人召开协调会,落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关于市政协《我市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调查报告》的重要批示精神,专题研究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何平常务副市长强调各单位务必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优待规定,议定了“将百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将70周岁以上老人乘坐公交车半价优待范围由城市公交拓展到城乡公交、在西外片区金兰小区划定1—2处老年活动场所”等惠老事项,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全市老年人献上的一份节日厚礼。
58. 今年重阳节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在重阳节期间开展敬老活动的通知》。各地行动迅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何平多次听取重阳节活动汇报,提出了具体要求。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远见组织宣传、财政、教育、文化、建设、公安等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安排重阳节广场文化活动事宜,明确各单位职责。各地老龄部门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作好汇报,争取重视支持,党政领导亲自参加活动,带头慰问老人,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
59. 一、老师开始语
60. 三、活动目的:
61. 开展“爱在重阳雏鹰行动”主题班队活动,并能与10月份的雏鹰争章(孝敬章)相结合,各中队围绕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62. 四、讨论给爷爷奶奶过节
63. 二是各班组织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比赛。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孝”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4. 是啊里这多危险啊!为了小小的足球,送上一条腿,落个终身遗憾,真可惜!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
65. 重阳节期间,以“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共享健康快乐和谐生活”为主题,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老年人度过了一个快乐、温馨的节日,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文明祥和的尊老敬老氛围。
66. 泡菊花茶的材料及杯子。
67. 20××年××月××日――20××年××月××日
68. 大家写得很好,我们来读读我们编的儿歌。
69. 辅导员发言:同学们,大家好,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老人是我们的长辈,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的幸福今天,没有他们的精心培育就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老人为社会做过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今天我们召开尊老爱幼主题队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敬老爱老的好学生。预祝我们这次队会圆满成功。
70. 诗歌献重阳。五(2)班的小播音员将为大家带来一期重阳诗歌鉴赏特别节目。
71. 爷爷奶奶笑的照片。
72. x街南、七所社区组织老年人茶话会,畅谈社会的和谐进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73. 一、谈话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