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22:27 5
在晨光熹微的校园里,一个充满趣味的传统在悄然传承。这里是“大班教案:游戏脸谱,趣味传承中华文明”的故事开端。在这片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土地上,一张张生动的脸谱,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去体验。
1. 一、倾听音乐《戏说脸谱》,激发幼儿兴趣。
2. 能和教师一起,在愉悦的氛围中边唱边跳,做一只快乐的“小鸭子”。
3. 第五环节是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4.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吧。
5. 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6. 〈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7.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8. 根据《纲要》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的要求,我又设计了提问:小红帽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哪里不对呢?通过讨论,是幼儿明白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道理。
9. 教师:今天小鸭子玩得很高兴!谁能学一学他们的高兴的叫声?
10. 教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尊重我们国家的国粹。
11. 教学过程:
12. 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13. 说脸谱
14.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再次欣赏——分段赏析这个设计流程是为了遵循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使他们循序渐进的感知内容,不知不觉的进入活动中来。)
15. 趣味创编。 让孩子自己操作电脑,根据动物性格,配上不同的脸谱,增强趣味性,使孩子对京剧的感悟更立体,激发他们创编戏曲的热情。每五人组成一组进行创编,培养了合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创编的效率,感受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幼教频道 /
16. 二教师和幼儿课前制作的一些道具如:(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龙灯等。)
17. 二利用课件营造喜洋洋的气氛,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
18. 自主学习。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多媒体技术,变孩子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形成多维互动。
19.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歌曲唱起来很有精神;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20.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图画提炼出歌词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1. (三)分组讲评
22. 引导幼儿体会小鸭子的高兴心情,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3. 尝试用洗涤用品瓶子开展一物多玩活动,锻炼幼儿投掷、跳跃、绕物走等动作技能。
24. 情感目标:是在活动中体验表演的快乐,通过表演,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25. 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6. 活动过程
27. 用动作的形式来表现每个人物的特点。
28. 采用分句教的方法学习歌曲。
29.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中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制定了:
30. 欣赏京剧脸谱。
31. “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民间游戏,它情节简单、有趣,游戏中角色扮演深受孩子的喜欢,其次规则简单,游戏中的问答对话,既是规则又是师幼互动的桥梁,老师在与幼儿对话的同时,能合理、有趣地把握游戏节奏与运动频率。最后,它的运动技能以跑、急停躲避为主,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在奔跑中释放自由、愉快而奔放,体现了幼儿这个年龄段的运动特点——喜欢奔跑、喜欢被逗引。 对性格内向不爱活动的幼儿,我要多鼓励他参与到活动当中。小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扮演的民间游戏,对此我对民间游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
32. 活动重点:
33. 多媒体技术:设计信息丰富、互动性强的课件,便于幼儿主动学习。
34. 能力目标:是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35. 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表现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36. (二)基本部分
37. 教师:小鸭子们一听要去池塘,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样走路?请大家学一学。
38. 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9. 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情节中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
40. 他们是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再次播放:整体欣赏幼儿自主学习)
41. 第三个环节,请幼儿练习指挥乐队演奏。首先请出一位自愿当小指挥的幼儿到前面,其余幼儿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随音乐开始演奏。演奏完后和幼儿讨论:“小指挥怎样才能让演奏的人很高兴、很投入、很认真的演奏呢?”和幼儿一起总结出:“小指挥要看着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认真看指挥,才能演奏的准确、好听。” 接下来,老师指挥大家演奏,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请全体幼儿看假想图进行演奏练习。
42. 1。通过看看,讲讲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43. 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欣赏所得,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教师与他们商量分配角色进行情境表演,但在组织的过程中要求是明确的。
44. 师小结:京剧听起来很有力也很有节奏;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
45. 三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46. 最后一个环节,利用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如:“大一班小乐队要开始演出了,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当小指挥?”将幼儿的演奏和指挥热情推向高潮。邀请2――3个幼儿分别当指挥,其余幼儿演奏乐器。
47.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听听、哼哼、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对我国的京剧艺术有了一个浅显的初步了解。从一开始幼儿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睁大了眼睛看录像中的包公,因而勾起了他们想说的欲望。在谈感受时,幼儿各抒己见,踊跃说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幼儿已学过一些京剧选段,所以在了解脸谱色彩所代表的含义时,幼儿能轻松掌握,并根据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制作出各种形象的脸谱。
48. 两名幼儿结合商量好角色,进行游戏,最后老狼被打晕在地上,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提醒幼儿听清楚音乐,并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角色动作。
49. ①教师表演范唱。
50. 1请快要做妈妈的老师来到现场,为小朋友谈一谈作妈妈的感受。
51.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的过程中,用启发性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大胆、积极的表达自己对音乐及故事人物性格的理解。游戏为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次活动中,我设置的音乐情景本身就是“小红帽”故事开展的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分角色根据不同的音乐进行表演及游戏活动。
52. 分角色感知音乐中的不同音色,分角色进行游戏。
53. 以上是我对此次活动的预设,我会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带动,精心实施,保证其灵动生成,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谢谢!
54. 感受京歌独特的曲调与韵味,重点练习歌曲"啊"的唱法。
55. 活动过程:
56. 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7. 设计的结束部分是: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58. 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59. 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有进一步探索京剧的欲望。
60. 刚才唱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的声音不响亮,是不是有些地方不会唱?你觉得哪里最难唱呢?点脸谱一句句学。
61. 引导幼儿自由提问〈教师依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62. 活动准备
63. 重难点能根据乐曲旋律的提示进行哼唱,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64. 集体表演故事。(注意声情并茂的讲故事)在活动的最后部分,为了使孩子充分体验成就感及成功的快乐。
65. 边说边描述: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大,一发脾气就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66.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67. 首先,结合课件欣赏故事《小红帽》,设计提问:故事中都有谁?
68. 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直观感受、游戏、讨论等教学方法:首先我运用了欣赏法,使幼儿在故事和音乐的欣赏过程中,能进一步的熟悉故事内容及感受音乐风格;并在其中插入了直观法,运用课件为幼儿战士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力。
69. 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结构形式,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70. 二理解乐曲《喜洋洋》,了解作品内容及基本结构形式。
71.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72.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孩子和家长。敏感的话题常常让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而幼儿好奇的天性并不因为家长的回避而消失。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整合活动《我从哪里来》。
73. (1)初步学唱歌曲
74. 幼儿一起观察光碟,看小鸭子之间发生的趣事。
75. 提醒幼儿唱准休止符,用声音表现歌曲的欢快。
76.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77. 第三环节是听辨音乐——找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
78. 第一个环节,直接入题:“上次我们学习了打击乐《水仙花圆舞曲》,现在请小朋友看图谱,一起来演奏一遍。”这个图谱是上次活动中帮幼儿学习分声部演奏的图谱,由节奏型和相匹配的乐器组成。
79. (设计意图:通过商量分配角色,使孩子们知道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同时在角色扮演中使孩子们再次深刻体会到音乐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80. 学习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81. 教师播放ppt课件,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82. 重难点
83. 在游戏活动中能分辨不同的音色,并根据不同音色做出相应的动作。
84. 在熟悉乐曲的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85. 一理解乐曲,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86. 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87. 活动准备: 脸谱小、歌曲视频、歌曲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