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00:19 7
1.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2. 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并能进行相互转化。
3. 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能求出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 二、教学重点
5. 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方法。
6. 三、教学难点
7.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
8. 四、教学过程
9. 导入新课
10. 通过实例(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的距离与油耗的关系等)引出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描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11. 讲授新课
12. 详细解释函数的概念,包括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要素。
13. 举例说明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如y=x^2)、列表法、图象法,并强调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14.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5. 课堂小结
16. 总结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强调定义域和值域的重要性。
17. 提醒学生注意函数表示方法的灵活运用。
18. 作业布置
19.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理解。
20. 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21. 学习过程
22. 一、学前准备
23. 复习:
24. (课本P28A13)填空:
25. (
26. 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27. 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28. 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29. 集合A有个 元素,集合B有 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
30. 二、新课导学
31. ◆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
32. 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