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教材下册精选6篇

面书号 2025-03-02 11:09 7


精编六篇,开启教育创新之旅

1.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2. (3)交流结果,提问:12根筷子分成了几双?够分吗?

3. 教学重点:

4. 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5.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6. 明确“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可以分成6组,就要租6条船。”

7. 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8.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9.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0. 练习三第4题。

11. 拓展延伸

12. (1)画一画,说一说。

1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4.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15. 在参与探索与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6. 练习二的第1题。

17.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18. (1)呈现出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

19.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20.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21. 上面三种分法中哪一种是平均分?

22. 4的倍数:

23.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4. 三、教学准备

25.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6. 不足: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27. 36……

28.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9.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30.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31. 巩固练习

32.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33.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34.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5. 课堂练习。课本第15页“做一做”。

36.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37.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38.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39. 6的倍数:

40. 练习三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41.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42. 教学过程

43. 练习二的第2题。

44.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45.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6. 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7.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48.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9. 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50. 情境图、24根小棒、15个方木快。

51. 15-9=

52.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十几减9的算式,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3.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54.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55. 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56.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7. 课堂小结

58.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59. 独立进行平均分。

60. 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61. 揭示课题:像这样(指“13 - 9”)十几减9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十几减9)

62.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63.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64.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65.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66. 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67.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68.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69. 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70.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71. 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72.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时,根据需要让学生边说边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及时用课件再演示,相机板书。

73. 第一种分法:OOOOOO

74. 第三种分法:OOOOOO

75.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76.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7. 分呢?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组内分一分。

78.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79.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8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81. …

82.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