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2 10:17 6
1.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 (五)实战演练、拓展提升。在这里我设计了两道用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的题目,这样设计首先是想考查学生对列举法、描述法掌握的情况,也希望通过两种表示方法的.练习,更好地把握列举法和描述法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应当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的数学思维能力。
3. (
4. 数学思考目标:
5. 小组合作探究(1)
6. (1)有那些概念?
7.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8.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单我们已经用线圈起来了,底下的表格已经没有用了,可以将它取消。
9. 问题3: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10. 小组合作探究(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1. 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12. 情感态度目标:
13.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14. 生:11人、10人、9人。
15.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16.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17.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18. 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学生回顾与小结,我制作了四张灯片,第1张是全集的性质,第2张是补集的概念(图表形式),第3张是补集的性质,第4张是交、并、补综合运算的习题。我还利用自制教具辅助补集运算的讲解,这样能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在进行课时小结时,学生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个课时的两大学习目标,从而逐步学会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
19. 设计意图: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0. 三、说教法与学法:
21. 请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集合图。大胆尝试吧!只要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风破浪、历练出一身好本领,一定会设计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2.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23.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24.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25. 布置作业为学生课外学习巩固安排了3个习题,对求补集运算的三种形式进行训练。
26. 师:参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27.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调整后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别把它们圈出来吗?
28.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到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知识,下面,有请获得红花和红星奖励的小朋友上台。红花站左边、红星站右边。
29. (1)知识层面:了解全集的定义,知道全集是一个相对概念;记住补集的的定义,会用三种形式叙述补集的概念;会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30. 生1:我发现在这次“献爱心”活动中,有捐款的,还有捐物的。
31.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中的第三节“集合的运算”的第三课时——补集,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2.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几人?
33.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为了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
34. 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一共有多少人?
35. (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36. 本章节计划教学时间10课时,已完成教学6课时,已掌握集合、子集、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等),会进行集合的交、并运算,初步会用韦恩图和数轴等来解答集合问题。
37. 问题6:咱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
38. 下列指定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39. 教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