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2 16:21 6
——开启数学学习的智慧之门
1. 板书
2.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3. (1)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4.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5. 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6. (3)得出结论师:你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了吗?
7. 教学难点:
8.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9. 意图:设计有关圆周率的判断,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10.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1.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1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13. (5) 学生归纳。
14. PPT课件
15. 教学重点:
16. 教具准备:
17.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18. 体重× 4/5 =体内水分重量
19.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20. 师:由于测量时存在误差,导致结果不太一样,这很正常。你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结果了。谁知道我们把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做什么?
21. 情感与态度:
22. 通过学习,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并能掌握检验方法。
23. C= πd 答: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了62.8英寸。
24. 8(英寸)
25. 二、新课讲授
26. (3)根据题意,启发学生: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式。
27.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28.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29. ②学生试算,独立列式。
30. (4)学生尝试练习方程解答,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31.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周长与直径之间固定的倍数关系,重点解决“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实质关系”的问题。
32.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课件出示)
3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4.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35. 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6. 七、板书设计:
37. 明辨是非,下面的说法对吗?
38. 通过以下环节教学本课:
39. 过程与方法: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0. 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41.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2. 六、教学过程:
43. 追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圆周长与它直径都有这种关系呢?
44. 小组汇报:
45.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6.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7. 如: = 60/40
48. 1/5 =1/
49. (1)32的是多少?
50. 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4/
51. 师:今天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52. 师:你对圆周率还有哪些了解?
53.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54. 一、情景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