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岁月静好,时光流转

面书号 2025-02-21 19:59 6


冬至:岁月静好,时光流转。

1. 对一个节日的遗忘,于我无疑是一种憾事。我生性喜爱自然,敬畏自然,对自然顶礼莫拜。冬至是季节变换的明显分界点,掀开的是新的节气的激昂华章,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节气,喜欢它在沉寂之后升起的大自然的新的信息,喜欢它不易察觉的丝丝缕缕的阳气的上升。尽管我知道冬至过后,节气进入一个更加严寒的时节,试想,一个不经受严寒考验的生命哪能迎接各种挑战,又哪能在苍茫萧条中寻得勃勃生机。所以我渴望在一种历练人的季节里寻觅一种潜伏的希冀,一种深蕴的生机,求得反思后的.安然和超脱,求得一份深沉激动的美丽。

2. 所以,我喜欢冬至日的庆贺,喜欢它深蕴着的款款情意和期盼、祈福、思亲、求平安仪式,就像古代那些具有古道热肠的人们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对冬至日进行深刻的宣扬,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祈福、增添寿康。

3. 冬至之日的到来,尽管我们本乡本土的人,再也不举行仪式庆贺了,丢失了传统,但记忆深处总忘不了一丝温暖的萦动。

4. 是日,有时是阳光洒下的薄薄温暖,有时是寒风的呼啸,有时是雪花的飘落,给人的感觉总的是寒冷的印象。常使人们的身子瑟缩着,行动笨拙,蜷缩于户,不想远足。但冬至时节的寒冷的,会让我们期盼到一点点口福。这日,母亲会想办法买来一些“元宝”(猪肉骨头)与白嫩的萝卜炖汤给我们暖身子。开炖前,母亲找出家中的古朴黑色的陶瓦罐,用竹刷帚洗干净。看到被漫长的岁月踱上了层悠悠暗光的陶瓦罐,我们沉睡的味觉就被唤醒,平日里饥饿的胃也活跃起来,知道了有道美味要填补心间。肉骨头和萝卜要在锅内煮一段时间,捞出后装入陶罐内,再放入灶内的旺旺的炭火上久炖。到了旁晚,炖了几个时辰的肉骨头汤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将陶瓦罐取出,把香喷喷的肉骨头汤倒入大瓷碗内。虽然看上去是亮晃晃的清汤寡水,但那香气却渺渺地在屋内飘散,直抵内心。低眉之间,浓郁的悠悠浓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冬至日虽然是寒冷的,但享用到了御寒而温热的肉骨头汤,身上的寒气就随着丝丝的汗珠挥发而去,全身流动着的尽是温融融的热流了。

5. 如今,冬至的到来,尽管没有了庆贺的仪式来释放它蕴孕的内含,但心里却有份久久的期盼,期盼那温暖阳光的普照,期盼明媚春天的到来。

6.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讲着笑话,齐乐融融……

7. 相传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芜湖这边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鸡汤。我本也想入乡随俗,但半天没找到卖老母鸡汤的店,便作罢,草草的买了些饺子了事。

8. 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渐渐蒸腾起的热气,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起藏在岁月里的'一些细节。为了一只桃子爬树,为了一块橡皮赌气,为了一本小说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一场游戏扔下饭碗,为了一次赖床被拧耳朵,为了一次考试而彻夜鏖战,为了一篇文章写了又划,划了又写,那些散漫的时光,那些散落的点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时光,没有光华四射,却也平静安康。

9. 而回首这一年,走过四季,走过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种种经历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却觉得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人与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说不清,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发芽,重生。

10. 而这时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装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却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11. 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2. 冬至,自古以来便是节日。但冬至节是个奇怪的节,不象其它端午、中秋、重阳、春节有明确的理由。人们只知道冬至节是临近春节最隆重的节日,伴随它的到来,似乎就在提醒着,催促着人们怀揣一个贺岁的计划。因为冬至一过,实际上就是挨着春,接着岁的气象了。

13. 我们江淮地区管过冬至叫“过大冬”。俗语说,新冬大似年。在城市里,全家老小必定会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在乡村,冬至可是祭祖祈年的日子,是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欢乐的庆祝会餐。每逢冬至,家家户户、村头巷陌到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息,那不到五更头便响起的鞭炮更把喜庆的心情渲染得像过年一样浓烈。到了晚上,每家每户先烧“纸钱”,祭奠先祖。然后,再回屋吃晚饭。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炉火,再烤上干果,炖上猪头,斟上米酒,燃一屋馨香,联络亲情,憧憬新春,共享天伦……

14. 我们这里冬至照例是要吃“驴打滚”的。什么是“驴打滚”?实际上就是将糯米粉兑水和成团加入馅心制成的汤圆。以前,馅心只有猪油和芝麻的,现在又有了什么豆沙馅、鲜肉馅、荠菜馅、三鲜馅……应有尽有。它与汤圆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状有椭圆的、尖角的、菱形的……不一而足。为什么要吃“驴打滚”呢?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回答不上来。我想,无非是取喜庆团圆的意思吧?!记得儿时,冬至节吃“驴打滚”,爷爷总不忘叮嘱我们,拿调羹舀着吃,一调羹两个,吃到头,会是双数,图吉利噢!可那时物质条件有限,平时吃“驴打滚”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馋嘴又性急的我们哪有耐性一双一双地数着吃,三口两口便吃了个到嘴到心,碗底朝天……如今,知道这是笑趣,更不会那么认真地细数了。

15. 灿烂的冬阳,震天的鞭炮,多的是对新年的热望。此刻,人们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和萧索,更多感受到的是温暖和希望。于是,每逢冬至,人们会忙不迭地把一株株水仙,一盆盆金桔往家里搬……其实,也是把一个个祝福请回家。

16. 冬至晚上下班,从超市买了两袋“龙凤”汤圆带去公婆家,却发现婆婆早已准备好了一大锅货真价实的“驴打滚”。看着那一锅白白胖胖的“小可爱”,心里顿时温暖无比!

17. 吃完回家,路上看见叶挺路边的小饭店里人影绰绰,笑语连连。老板娘站在店门口,满面春风地喊:“吃‘驴打滚’哟?”我笑着回答:“吃过了,吃得很饱很饱哟。”还未说完,先生在旁边已忍俊不禁了。看来,“驴打滚”已成为冬至的商业品牌,冬至吃“驴打滚”,也已成为流行时尚了。

18. 严冬已经来临,新春就在不远。冬至的时候,人们总是忍不住地向上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19. 社区办公楼的对面,是一栋很有些年头的楼房,至今住着那些没有能力买房的居民,几乎是一户一间,每月房租是25元。我望着张长江那间房子的窗台,他的窗台外面的砖头的缝隙里横逸而出的那个铁架子还在,但是,那个铁架子上时常安卧的那只红嘴黑鸟早已不见了踪迹。

20. 去年冬至那天早上,经二路街办的残联理事长焦和平和社区书记王腊虎,还有我和社区办公室的展青,我们四个人代表残联和社区去看望残疾人张长江。我们在堆满杂物的三楼楼道走廊的尽头,推开了位于北边的张长江的房门。张长江行动不方便,在白天,他的房门是虚掩着的,我在之前对他进行家访的时候就知道了,社区的人也知道,平日里来给他料理生活的好心人也知道。我们四个人走进了他的小屋,街办残联理事长焦和平详细地询问了张长江的饮食、医疗、低保、退休金、冬季取暖等生活现状,最后把残联的500元慰问金交到了张长江的手里,一再叮咛,要我们做好残疾人生活的盾牌。

21. 张长江是宝运集团的职工,有一年夏天据说特别热,张长江下班以后,在汽车西站后门附近,就用凉水把水泥地面泼湿了以后,上面铺上了黄纸板,睡了一觉。等他醒来,就生了病,从脖子直到一条下肢是强直的,医生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公司对他进行了人性化处理,报销医疗费、办理病退、给予低保照顾,社区的好心人为他打扫房间卫生、洗衣服、买菜、买药。因为他生病以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中顽强地生活着。

22. 冬天的太阳把温和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张长江就躺在一片阳光里,那只和他朝夕相伴的红嘴黑鸟,要么在屋子里,要么就在窗外的铁架子上。记得那只红嘴黑鸟的一只小腿上绑着一根绳子,知道那只红嘴黑鸟是不会飞走的。但是我至今不知道那只红嘴黑鸟叫什么名字。那只红嘴黑鸟在窗外的铁架子上安卧的时候我不知道它的名字。那只红嘴黑鸟在三楼的窗户外面,而我在社区办公楼的屋檐下,它居高临下和我对视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原先它安在,如今它不在,我还是不知道这只红嘴黑鸟的名字。

23. 但是我知道,这只我不晓得名字的红嘴黑鸟陪伴过残疾人张长江,陪伴过他的寂寞,陪伴过一个残疾人焦苦的灵魂。

24. 我过完年收假回到社区上班,同事们告诉我,张长江已经走了。他是在除夕之夜遍地烟花的子时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的。我一时无语,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择除夕之夜烟花遍地的子时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他太寂寞了,要这缤纷璀璨五光十色的烟花为他送行。

25. 去年冬至那天的早上,我们把残联的慰问金交给他的时候还说,500元他可以过一个相当不错的新年的。而他终归没有从新年的门槛上跨过去。他先是听到一声声此起彼伏的鞭炮,然后抬头望见漫天飞散的烟花,他就从新年的门槛上随那烟花而去了。

26. 每年的冬至时节,是残联慰问残疾人的时候。我们把残联对残疾人的慰问金和衷心的祝福包裹在冬至的节日里,给残疾人的心灵点燃温暖的篝火。因为冬至以后,太阳从南回归线开始回归,而地气还要渐次薄凉和寒冷许久。我们知道,残疾人在冬天更需要温暖。从身体到内心,都需要温暖。

27. 小楼寒,夜长幕帘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涛愁眉。

28. 冬季在词人眼里多么凄凉,从冬季低迷冷清的景物,再到人因客观环境影响到心情,不象杨贵妃醉酒后的脸色,也不象孙寿故意做的 愁眉。

29. 小时候最不愿意过冬季,那时的冬季比现在要冷些,1到冬季就很少出门,整天足不出户,围着火盆取暖。坐在火盆边,前面暖和,后背却是冰冷的。那个时期不象现在有空调,电取暖,乃至水暖气。我现在生活的社区利用循环热水取暖,冬季室内温度10摄氏度以上,在家中根本不感觉到寒冷,在南方是很少的。前些天去1个朋友家做客,由于没有取暖设施,坐在朋友家中感觉很阴冷,回到家就感冒了。或许人生活在舒适环境时间长了,1旦走出去就很难适应艰巨的环境。

30. 曾在1个乡村私立中学教书,现在回想起那个的寒冷冷寂的冬季,心就不寒而栗,那年冬季显得特别的长,学校没有甚么取暖设施,校长为了多赚钱,不顾师生的身心健康,空大办公室烧1盘火,学生没有甚么取暖设施。我几近每天早自习安排在第1课,每天早上5点多天没有亮就从刚睡暖和的被窝爬起来,晚自习晚上10点多种才下课,真可以用披星戴月来形容。由于在乡村没有城市热岛效应,晚上寝室里阴冷阴冷的,有时冷得睡不着觉。就是在那样环境中,教师超负荷教学,我从高1地理、初3历史、初2政治跨学科年级教学,每天象个机械人累得身心疲惫不堪,而学生超负荷上课读书,在快期末考试产生流行感冒,高2有1个班差不多全病了,而那个校长却赚了大把的金钱。现代应试教育,加上金钱效应,无情地摧毁了青少年的身心,谁来解救孩子们!

31. 有1年,我在海南过了1个冬季,海南却没有冬季,1年4季,除夏季,年龄相连。冬季最多时穿1件羊毛衫,全部海南就象个绿色自然的大公园,草木葱葱茏郁。海南地处亚热带与热带交接的气候带,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风送来温暖的气候,在冬季里,在海南感觉不到那种刺骨的寒冷。我在《走进海南3章》中这样描述海南的冬季风景:

32. 102月的海南,气候开始变得有点像江南晚秋季节,早上起来吃早饭,突然发现每天坐在蓬勃绿荫树下,落满了紫色的花瓣,也不知是甚么木本花,1时感到有些凄凉。这是否是海南的秋季来到了,心中稀里糊涂伤感起来,是为了满地花瓣凄切地飘零,还是为了岁月无情地消逝?就像行将枯萎的花瓣,灿烂开过,然后悄然消失了,当众多眼光注视她的艳丽美丽的时候,谁又想到红颜消失后悲凉和冷落。

33. 我在北方也曾生活了1年,北方冬季雪窖冰天,但家中和公用处所都有暖气设施,只要呆在房屋里就感觉不很寒冷,要是外出,穿得就像北极熊1样笨拙大衣,而冬季大雪飘纷飞,也是1道绝美风景。

34. 曾子也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几千年前,曾子的一番话,今日听起来仍发人深省。反省,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起着何等重要作用。苹果公司的总裁曾在年轻时因一笔错误的投资倾家荡产,经过认真反省,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投资方面的天份,转投计算机业,最终使“苹果”这一品牌震慑世界。好莱坞“不老的`影帝”白兰度,在反省中发现自己演技的缺陷,不断完善,才书写了好莱坞的一代神话。

35. 反省,是我们成长的一种必需。在人生路上,我们应该常回头看看,看看自己的脚印歪不歪,走的路正不正。培根曾说:“拿出一部分时间反省自己,于是每天我都能找到一个新的自己。”他的话告诉我们:反省自己,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加以完善。著名画家林风眠,有个“反省本”,常将父亲、导师们给自己的意见记在上面,如“画色搭配不当”“对比过于浑浊”“比例安排不甚协调”,在这零零碎碎的字句中,折射了他勇于反省的品质。反省后并及时纠正自己,“林风眠”三个字才在绘画史上熠熠发光。不善于反省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人,因为他总在一个地方摔跟头。“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的仲永,在父亲一味地炫耀、一味地不思反省中“泯然众人矣”;自视满腹经纶、被诸葛亮看好的马谡,由于过分自信,不会反省而痛失荆州,成为世人口中的笑柄。

36. 反省自己,是一剂成功的良方。经常反省的人,成功的几率才会高。跌倒了,先爬起来,仔细反省跌倒的原因,再站起来。这样我们会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稳,跌倒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wWw.JzD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