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语文素养

面书号 2025-02-21 17:21 8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特举办“初中语文研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语文素养”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实践的平台,共同探讨初中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语文素养的新一代而努力!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爱亲情。

2.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3.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4. 二、教学重点、难点:

5. 重点:

6.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7. 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8. 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9. 难点:

10. 体味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11. 三、学习过程:

12. (一)、导入新课

13. 课前播放歌曲《父亲》,创设氛围。

14. 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名叫《父亲》,这是一首爱的颂歌,歌中的老父亲为了儿女操劳一生,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父亲就像一座山,伟大而坚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认识一位父亲,他就是诗人、学者、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父亲。我们以前曾经学过朱自清的文章,还记得吗?对,是《春》、《匆匆》、还有《荷塘月色》片段,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另一名篇《背影》。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

15. (二)读背影

16.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7.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8. 明确:父亲到浦口车站为“我”送行。

19. 文中共出现哪几次“背影”?

20. 明确:四次,思念父亲时的背影,望父买橘时的背影,父子分手时的.背影,别后思念时的背影。

21. (三)寻背影

22. 朱自清写《背影》时28岁,此时身为人父的他已是北大的教授,但文中背影出现的时间是作者20岁的时候。时隔八年之久,为什么父亲的背影却一直铭记在作者的心里?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父亲来信中的一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那么究竟是“哪一回”背影令他最不能忘怀呢?

23.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文中内容告诉大家:时的背影是“我”最不能忘记的,因为。

24. (学生看书,然后交流)

25. (四)议背影

26.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老课文,但在新教材编写时,老课文遇到新问题。前几天我查阅资料时,看到了这段文字: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有一部分人认为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已不符合时代特征,建议将该文从语文教科书中撤下。

27. 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可从主题、选材、语言、写作手法……角度谈)

28. (学生思考后交流)

29. 小结:《背影》这篇叙事散文以朴实的语言叙写了人间真情;它的选材独特,选取了一个聚焦点,以极少的材料来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有人说,读散文要读朱自清的《背影》,它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它曾使多少人魂牵梦饶,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有诗赞曰:舐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

30. (五)续背影

31. 作者对父亲的浓浓的爱无以回报,只能在泪眼中感念父爱,用手中的笔倾诉对父亲的思念。文章结尾的一声长叹:不知何时再能与他想见道出了无限的惆怅。尤其是朱自清读了父亲的来信,更是感慨万分。

32. 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当时的情感世界,发自内心地说:父亲,

33. 结束语:同学们,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这爱已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让我们载着这份爱书写自己完美的人生吧!

34. 四、布置作业

35. 提炼文章内容,把这篇散文改成一首诗(不少于12行)

36. 第四课《猫》第一课时。

37. 教材分析:

38.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39. 这篇文章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

40. ,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1. 教学目标:

42. 认识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贪玩”、“尽职”、“任凭”等词语。

4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5. 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46. 教学重难点:

47.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48.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49. 教学准备:

50. 生———预习课文

51. 师———多媒体课件

52. 设计理念:

5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题研究势在必行,学校确立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本课设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价值体现在教学关系上是教服务于学,师生关系上是师服务于生,从而造就了充满生命活力,和谐高效课堂。

54. 教学过程:

55. 一、学法导课。

56. 同学们,当你遇到一段话,一篇文章的时候,你是怎样读懂它的?

57.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读,圈,画,批等)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有这么多好的读书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大家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第15课《猫》。(板书课题)

58. 二、出示预习题。

59.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与众不同,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0. 学生交流,随机板书。(古怪、淘气)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只猫,了解它的特点吧!我们一起读读预学题。(出示幻灯片2)请大家拿起手中的书和笔,用这些方法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61. 三、学生自学。

62. 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63. 教师巡回指导。同桌互相检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64. 四、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65.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66.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67. 学习目标:

68. 知识与技能:

69.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70. 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71. 过程与方法:

72. 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73. 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7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5.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76. 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77. 教学重、难点:

78. 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79. 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80. 教学策略与方法:

81.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82. 教学时间:

83. 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