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23:37 8
在古老的传说中,八节如歌,传承着古老的习俗,温暖着每一代人的心。岁月流转,节日的气息依旧弥漫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1. 今天,我来到表哥的家乡。表哥一早就买好了鞭炮“走地鼠”等等。天渐渐黑了下来,表哥,表姐,弟弟和我几个人一起上天台放鞭炮。我点着“烟花棒”,手里拿着两支,过了几秒,棒喷出了烟花,我挥动着两支烟花棒,烟花挥动着,像一个个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空中跳舞,她们的服装一闪一闪,像在衣服上镶了宝石,闪闪发光。接着只听一声巨响,噢!原来表哥早以放了响炮。表姐也不甘示弱,拿起响炮点燃,然后迅速扔掉响炮,过了几秒,只听"啪"一声,突然表姐想到了新玩法,只见表姐拿了九支响炮放在地上,然后慢慢点着,过了十秒左右,"啪啪啪",声音震耳欲聋,弟弟躲到了一边,捂着耳朵。这时,表哥问弟弟,要不要看空中烟花,弟弟直点头,说罢,表哥把烟花点着后用力升上天空,过一会,烟花在空中飞舞,好看极了。jzd365.cOM
2. ,接近二十三还要卖灶柴,用松柏枝和棕青树枝。
3. “来,我带你上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月经就把我拖到街上了。街上挤满了人。这时,一个大叔挂着一个火球:铁丝边上的一种铁丝做成的网可以拉紧,里面放着燃烧的木炭。因为火星转起来会飞溅,变成美丽的图案,所以叫火球。然后大叔把火球拿下来旋转。溅落的火星有时变成一颗行星,有时变成一只蝴蝶,有时变成一朵花......
4.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除旧迎新,阖家团圆。这天还要贴春联,贴年画和守岁。每天贴春联的时候我都会和爸爸产生矛盾。我粘,他扶,我嫌他扶的不好,我扶,他粘,我嫌他粘的不好。在这天晚上,家家看春晚,我家也不例外,看春晚时,我们在家里的大群里抢红包,谁抢的多谁发。可是我几乎没发过,因为“手机”那四个字从来没光临过我,可能那四个字这辈子都与我无缘了。
5. 在春节里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看春晚了: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小品,有让人心惊胆战的杂技,还有天籁般的演唱。去年春节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杂技表演了,一位女演员站在一位男演员的头上蹲着,并且慢慢站起来,当时现场的空气都凝固了,我也忘了呼吸,当她完全站起来的时候,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实在是太震撼了!
6.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7. 戴德父母,是他们赋予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命,让我们有时机看见这大千世界,从我们踉跄学步到牙牙学语,父母为我们灌入了多少的血汗,所有贡献在我们身上,把他们所有的爱与期望进来于我们的此刻,我们的将来。父母的爱,不须要任何回报,那种爱是忘我的,是宏大的。戴德老师,是老师用他的大好芳华,恩赐我们学问,让我们领略人生的领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爱知道在课堂上,知道在灯光下修改功课的背影上。戴德协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在我们须要协助时,向我们伸出支援之手,在我们遭到故障时,赋予我们鼓舞。戴德损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看法到了,惟有坚毅才是最终取成功利的路途,让我们擦干眼泪,在跌倒的地点从新站起。
8. 3我的春节作文400字左右 篇
9.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10.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荆楚岁时记》中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也有把"穿针"转为"丢针"的。形式是在七夕夜晚,盛一碗水,放在星光下。然后把绣花针丢入水里,让它漂浮在水面上,星光辉映下的针影,照在碗底,会生浮动的阴影,变化多端。依其形状,就可以占卜投针姑娘针绣工作是拙是巧。
11.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12.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13. 端午节的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14.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15. 腊月二十三,祭灶,叫过小年,祭灶是男人的事,北方是二十三,南方有二十四,也有说官三民四蛋户五,取下旧年神象,掸灰,晒干,供上灶糖,果品,灶柴来烧,同时烧些杆编的猪狗马鹰,往灶台,锅沿上抹糖,正月初一迎灶王,也有初二初三,过年期间家中若无主人要进行驱鬼活动。
16.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17. 大年三十,我看见妈妈在包饺子,就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在春节吃饺子?”妈妈回答:“在春节吃饺子是一种习俗。”我又问妈妈:“饺子是怎么做成的?”妈妈说:“饺子是用饺子皮,里面放一点你最喜欢的馅,然后将饺子的另一头,手指占一点水在两头轻轻一捏做好了。”我照着妈妈的话,果然做了几个饺子。
18.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19.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 宋时杭州的小儿女,七夕之时多效颦"摩侯罗",穿半臂花衣,胸前装饰乞巧时的楸叶、瓜果等图形;靓妆笑语,竞往湖边放蜡制的鸳鸯等一类水鸟,浮于水上。妇人喜于盒内贮小蜘蛛,让蜘蛛在盒内织网,看织网之疏密,谓之"巧"之多少也。
21. 在我们的各种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吃到美味的饺子,可以在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还可以相互拜年,对了还有压岁钱。
22. 腊月初一,跳灶王,起源于古老的腊月驱鬼的活动,后发展为跳灶王,由乞丐来做,扮作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形象,挨家跳,一直持续到灶王爷升天(
23. “看赛龙舟了,看赛龙舟了!”小朋友叫喊着,我欢快地挤到江河边。龙舟五颜六色,栩栩如生。在太阳下,龙舟上片片银鳞,闪闪发光。每只龙舟像一条条巨龙卧立江面等候命令。“砰!”一声令下,龙舟的健儿们奋力摆动船桨,整齐一致。“巨龙”飞也似地冲向终点。河岸边掌声不断,划浆声、呐喊声、欢呼声、号子声、锣鼓声,汇成一首热闹欢快,激动人心的交响曲。
24.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25.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妈妈给我煮起了香喷喷的粽子。粽子的形状各式各样,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菱形的,那是按形状来分的。按馅儿分,有肉粽,有豆粽,还有枣粽……
26.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27. 又到了举办龙灯节的时候了。中午大家拿出自己的针线活给龙灯“封肚”。这时月经对我说:“这火龙灯一共60米,一共24节。每个部分都应该插上蜡烛。晚上以火龙灯为主,还有灯笼、排灯、火球、火球!”月经笑眯眯的对我说。“真的?”我很开心,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28.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这一天,我早早就起来了,因为这天可以吃到我最喜欢的汤圆了,在这天晚上还可以看到灯展。
29. 然后,我们便去了爷爷家。我们去了以后,一些人先于我们到了。然后,我们便去拜年,我们可得去村里所有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拜年,这一趟下来,可不是一般的累。中午,我们在爷爷家吃饭。吃完饭后,我们去我的姑姑家拜年。拜完年后,我们回家了。吃过晚饭后,我们便睡觉了。
30. 九重 阳
31. 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32. 龙灯节的创造和传播,是我们锅天堂所热爱的锅天堂辉煌历史的一部分。
33. 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3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歌谣在电视上响起时,就意味着,新年就快要到来了。
35.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
36. 2我的春节作文400字左右 篇
37.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38. 在除夕夜晚前,我与父亲一起烧糊酱来把春联粘在墙上,我先用力的用我的双手去拼命的把那些旧春联给疯狂的撕破了,贴上了新的,这样看还挺好看的吗?我还记得春联的上联是喜迎四季平安福,下联是笑纳八方富贵财。听说在隔壁家的房子已经被我们家给买走了,我们也给他贴上了春联。那天夜晚,我们全家人都到奶奶家,说是要分东西,后来才知道要分的东西是铜板,那时正好堂妹正在叠着一个个金元 宝,因为母亲以前教过我怎么叠,我一看就懂。
39. 那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每到赶集的日子,妈妈会从集市上给孩子们买新衣裳。虽然现在看来,衣服款式土得掉渣,但在当时总觉得很洋气,新衣服要到拜年的那天才舍得穿。如今各种穿在身上,衣服堆满了橱窗,但总感觉没有衣服穿,也没有了穿新衣服的那种喜悦感。
40. 十一点多了,我们才吃饭,饭吃好了,我和哥哥便去放鞭炮,鞭炮放好了,舅舅就带我和哥哥出去玩。晚上五点多才回家,吃完晚饭,舅妈就拿出所有的鞭炮给我们放,来到外面时,天空中如同挂起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可美丽了!我和哥哥放完这盒鞭炮又放那盒,可开心了!
41.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
42. 晚上大家把蜡烛放在火龙灯上,灯笼和排灯笼都准备好了。于是,大家拿出乐器“啪嗒啪嗒”吹了吹,走了。"月经来了,为什么要举办龙灯节?"这时,我好奇地问。“因为,我们湖田村以前就火了。”“大火和龙灯节有什么关系?还有,为什么现在没有火?月经,快说!”我就像记者采访月经。“为什么没有发生火灾?因为,有一次,几个道士路过虎田村,他们说,是因为洞里有一条红蛇。培养了几千年,变成了火龙。如果这里总是着火,我们该怎么办?因此,他们要求我们每年举办一次火龙灯会。”“哦,后来怎么样了?”我问。"自龙灯节以来,湖田村很少起火。"月经笑着说。“哦。”我点了点头。
43. 大年初三我们去给表叔一家拜年去。表叔家的房子里贴满了赞美龙的年画和红红的福字,非常的喜庆。表叔一家烧了很多好吃的菜,我吃的很快乐,中间表叔还给了我压岁钱,我感到很幸福。晚上回到家看,很放松地看电视里面好看的节目,窗外传来阵阵爆竹声,那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悦耳动听。
44. 到了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二,我们全家就要出去拜年和走亲戚了。早上
45. 今天,我和哥哥、妈妈还有爸爸一起坐车去表姐家过年。
46. 戴德是对生命赏赐的领会,戴德是对生活的豁然;戴德是对此刻具有的介意;戴德是对有限生命的爱惜;戴德是对恩赐我们生命的人的挂牵/挂念;戴德是对陌路关爱的股栗。让我们学会戴德,让我们,与戴德同在。
47.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不过遮目怎能看到天象呢?这自然不是看双星,而是闭目作幻想了。
48.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49. 这天早晨,妈妈早早的就叫我们起床了。吃过早饭,妈妈便拿起包就带我们去坐车了。到了车站,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可以到舅舅家过年,听妈妈说,舅舅买鞭炮就花了五千多元,买菜一共花了三千多元。想起这些我就想飞过去了。车来了,哥哥大叫,我连忙跑到车旁边等车停了,我便挤上去。一路上一直幻想这放鞭炮着情景。
50. 4我的春节作文400字左右 篇
51. 说起粽子,还有个动情的故事。传说诗人屈原很热爱楚国,当楚国被秦国灭亡后,他悲痛欲绝,投江自尽。百姓们知道了,就纷纷划着小船,到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又怕鱼儿吃他的尸体,就包了粽子投进江里,以免鱼儿伤害。
52. 传说,古代有个怪兽叫年。它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便会下山来吃牛、羊,有时还会吃人,弄得生灵涂炭。这时候,一位老人从山上走了下来,对大家说:“年来之前,你们每个人都穿红色的衣服,在门上贴着红纸,再放鞭炮,这样年就不会来了!”大家虽然半信半疑但是还是照做了。果然,年一看这样的场面吓坏了,逃到山上,再也不敢下来了。
53. 春节啊,请你快点到来吧!
54. 九点出去,晚上六七点回来,到家我就因为白天和表哥、堂妹、堂弟们撒了一天欢儿而趴在沙发上不起来了。
55. 5我的春节作文400字左右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