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趣味故事,寓教于乐

面书号 2025-02-20 11:51 5


探寻千年故事的魅力,开启一段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在这里,我们精选经典故事,用三年级的视角,轻松学、快乐读,让经典在童心中生根发芽。欢迎来到“三年级经典故事节课堂”,一起品味那些跨越时空的精彩瞬间。

1. 《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2. 春节刚过,元宵节又踏着欢快的步子向我们走来,吃完元宵看灯会,数花灯猜灯谜,热热闹闹过元宵

3. 瞧!两匹威风凛凛的马灯拉开了马年灯会的序幕,广场上一盏盏五光十色的灯奕奕生辉,蛇灯、兔灯、猴灯、马灯、龙灯……看那蛇灯,它点着那又大又圆的头,扭动着粗粗的身子,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再看那“飞马”,它有一双炯炯有神地大眼睛,又粗又壮的四肢踩在柔软的草地上,好像在祝我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人们看了赞叹不已

4. 《汴京元夕》

5. 影蛾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6.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7. 喜欢过节吗?这是什么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放元宵节动画)

8. 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9. 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10. 今年,我回了山东爷爷家和河北姥爷家,压岁钱可真不少。回到家,所有的压岁钱都收齐了,妈妈帮我整理了一下,一共是两千元左右。看到我乐滋滋的样子,妈妈问我:“这些钱你打算怎么花?你要好好想想,把这些钱分配好。如果妈妈认为你的主意不错,我就会把这些钱给你,使用权就归你了。”啊?真的可以吗?可又该怎么支配呢?我心想。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我眼珠骨碌转了转,有了,就这么办!我喜笑颜开,对着妈妈说:“这些钱还是都用在学习上比较好。你给我留下一百到两百块用来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下的钱,还是跟以前一样,存进银行吧。”妈妈也想了想,跟我商量了一会儿。最终,我们决定把二百块钱留给我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余的钱妈妈帮我申购基金,妈妈说,长期投资的话,收益会高过银行的定期存款。然而,这些钱可是有大用处的,它们是为我上大学准备的。当然,我自己也下定了决心,上大学还要争取全额奖学金。

11.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哪个日子吸引你?为什么?

12.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13. 师:听了六位同学的朗读后,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 “热闹无比” )

14. 吃完饭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有好多小朋友,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晚上,爸爸拿烟花 爆竹在院子中心放了起来,烟火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真是光彩夺目。

15. (宋) 汪元量

16.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17.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18. 答:阅读教学始终要做到读与写的结合。我通过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形式在读中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氛围,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老舍先生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春节,写春节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9.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20. 各班日中午在班级走廊墙上布置“灯谜互动墙”,透亮胶粘灯笼头,贴主题,各班自定,

21.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22. 在大年三十白天,我们全家还忙里忙外地贴春联、粘年画、放鞭炮……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有点儿累,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脸上也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3. 师:课文中的词语带上音节,你们会读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课件)

24. 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印象,通过找描写春节“开始”“”和“结束”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填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25. 教学过程:

26.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27.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28.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29.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30. “开火车”读词卡,为朗读儿歌做准备。

31.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32. 而令我这个吃货最开始的莫过于是大年三十晚上的这一顿团圆饭。这顿团圆饭爷爷奶奶烧了很多菜:冬笋炒腰花、清炖土鸡、羊肉火锅、清蒸鲑鱼……每一道菜都是那么得丰盛,每一道菜都是那么得美味,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真是令人垂涎三尺,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尝尝。在吃饭的时候,我与家人们一起喝起了饮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家里到处洋溢着幸福与温馨。饭后,大人们还给了我压岁钱,我乐得合不拢嘴。

33. 各班走廊

34. 师:老北京除夕这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看庙会、守岁等等〈板书:热热闹闹辞旧岁〉。把书拿起来把热闹的除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来,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35.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6. 此时,我们虽然不能做灯,但我们能用朗读来体现灯的美丽。

37.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春节的特点,要有详略。

38. 我来到大街上,行人们穿着粉的、黄的、红的、紫的、绿的……五颜六色的新衣服,像一朵朵花一样,美丽极了。

39. (宋) 苏轼

40.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41. 如果我们把《元宵节》改成《中秋节》,你觉得行吗?试一试!

42. (清) 纳兰性德

43.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44.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5. 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

46. “嗝……嗝”不知是谁打了几个饱嗝。“哈哈哈哈……”家里回荡着不息的欢笑声。

47.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48. 自由读儿歌。

49. 师:是现在的北京吗?不是,是许多年前的北京,所以叫它 “老北京”。

50.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51.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过的分外热闹。一大早,人们就早早的起来,在门窗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和年画。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有卖灯笼的,卖 春联的,还有买各种烟花 爆竹的。街道成了大卖场。许多店铺都关门了,只有少数几家还在营业。中午,人们开始准备晚饭,好在晚上做出一桌满汉全席。从下午开始,你的耳边就会不断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直到凌晨左右,从不间断。晚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喝酒谈笑,鞭炮声、谈笑声汇聚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52.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53.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4. 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55. 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6.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57. 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58.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59.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元宵节是如此热闹,难怪老舍爷爷说“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

60. (二)

61. (清)董舜民

62.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63.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64. 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5. (元)元好问

66.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67. 《元夕影永冰灯》

68.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69. 小屏风畔冷香凝。

70.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