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09:34 7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守护生命安全基石
1. (3)使用前应检查抢险救援器材是否完好,不得使用有缺陷或已失效的抢险救援器材;
2. (2)、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如触电人神智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人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人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
3. 七、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4.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定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5. 1本预案公布之日起实施。
6. 《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手册》
7. 《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8. 联系电话:
9. 机械交通事故一般发生突然,由于事发地点、时间的特殊,所以如果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交通事故一般分为:
10. 事故发生第一时间通知项目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对外联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等。
11. 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12. ②、翻车、碰撞伤及乘坐人员;
13. 一、人员组织
14. 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
15. 存放易燃易爆液(气)体的仓库或化学品的场所,要按国家规定配备隔爆设施;严格控制各类火源;配备好应有的灭火器材,专人负责管理,确保随时都能有效使用。
16. 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7. 反应迅速,积极应对。洪汛灾害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迅速行动,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调查报告、现场保护等工作,及时有效地做好防洪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8. (3)、及进落实生活区、宿舍的后勤保障工作。
19. 3)、新进入的人员应及时培训。
20. 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各下属单位办公室负责实施本预案。
21. 本预案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每年评审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国务院批准。
22.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23. 由安全组负责日常工作。
24. 制定预案时应该明确预案的效果标准,即通过执行此预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25. 认真学习和熟练执行应急程序.
26. 当场施救。如果处在不宜施工的场所时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运时应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观察患者呼吸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颈部和身体,不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要使患者身体放松,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
27. 按照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体制,分工负责,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和强化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促进城市综合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
28. 应急措施原则
29. 应分清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三酸(硫酸、硝酸、盐酸)引起的火灾;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溶化的铁水、钢水;高压电器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的火灾。具体措施为:
30. 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和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明确各方的职责,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调动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应急处置的协调配合。
31. 组织队员搞好模拟演练.
32. 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炔发生器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10m,与易燃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m;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
33.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34. 跳槽开挖中,已加固地段线路下沉,危及行车安全。现场施工负责人应停止开挖作业,对支座进行加固支护,整修下沉地段线路达到放行列车条件。
35.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国务院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国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市、区)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6. 建立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员的10%。
37. 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38. 四、事故发生处理步骤:
39.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40. 在120急救车到达之后,应急小组成员应该协助医生抢救伤员,并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急救工作。
41. 灾情的初步信息或基本结论;
42. (2)对于触电人员的救护,一定要在切断电源或伤者脱离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43. 2事故发生后应马上汇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根据危害的轻重,实施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44.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5. 一、针对预测支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编制如下施工应急计划:
46. 常用电话:火警:119匪警:110交通肇事:112
47. 应急小组成员应该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维持现场秩序并抢救伤员,直到120急救车到达。
48. 必要时,灾害出现地的市(地、州)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市、区)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49. 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
50. ④、如怀疑有人故意破坏,紧急状态结束后,单位负责人应发动群众积极向公安部门提供线索,配合早日破案。
51. (2)、爆炸与爆燃
52. 3适用范围
53. (2)及时发布有关事故信息
54. 必要时,国土资源部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55. 紧急食物中毒事件,一般情况都是因为食物变质或误食野菌类造成,一旦事件发生后:
56. (1)、有人触电时,抢救者首先要立即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头),如触电距离开关太远,用电工绝缘钳或干燥木柄铁锨、斧子等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绝缘物如木棍等不导电材料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之脱离电源,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直接去拉电线和触电的人,以防止解救的人再次触电。
57. 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58. 经理部办公室座机:
59.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60. 1报告程序
61. 调查分析火灾情况
62. 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情况就非常危险。工地上通常使用和库存的有汽油、柴油、爆炸物品、氧气、乙炔、生活驻地电线线路及试验室常用的酒精等化学可燃试剂。如果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
63. a、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加强基坑支护,措施为增加锚杆数量,将锚杆间距加密为500mm;情况较差时,先采用φ600钢管临时立柱进行支顶,间距为1.0m。
64. 经理部配备应急药品:碘酊、紫药水、云南白药、药棉、绷带、胶布、蛇药及部分常用药物(板兰根、金银花、风油精、清凉油),药品存放办公室,负责人:王毅保管人:白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