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20 02:06 6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围绕“幼儿教育三维目标”这一核心主题,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目标提升与完美呈现。
1. 联系第4课,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了画图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学习应用了画图工具当中的铅笔、刷子和喷枪工具,能选用不同的颜色用好工具,并能利用橡皮修改图画、用清除图象重新作画。在这一课中,通过画整齐的教学楼的过程,主要让学生练习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体会这些几何图形带来的乐趣。同时,利用编辑菜单中撤消、重复命令的辅助学习,充分享受画图工具带来的方便快捷,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展示的神奇魅力,提升学生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思维。
2. 三、教学目标
3. 知识目标:
4. 认识“画图”程序中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
5. 熟悉配合使用shift键 的技巧;
6. 能力目标:
7. 学会用“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画规则的图形。
8. 能用“撤销”来更正错误。
9. 情感目标:
10. 激发并提高学生热爱自己学校的感情;
11. 学会善于欣赏别人作品中的优点;
12. 四、教学重点
13. “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14. 五、教学难点
15.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
16. 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
17. 六、学习准备:
18. 电子教室、任务课件、图画、投影仪
19. 七、课时安排:
20. 一课时
21. 七、学习过程:
22. 一、导入:
23. 师: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请看(欣赏图)这是我国未来十大著名建筑,好看吗?(生:好看)这些设计师们棒不棒?(棒)那如果让你来当回设计师,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敢)
24.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当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在成为设计师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建筑物,观察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播放课件)
25. 生说:长方形……师出示课件
26. 师:看来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可是当设计师并不是这么简单,它还得接受考验,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有)
27. 二、第一关:小小练兵场
28.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呀,现在我们就开始闯第一关吧!(课件出示:小小练兵场)
29. 请看题:(出示图)照样子画一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学们打开电脑中d盘的 “第一关”的图,在画图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话请看书第39-41页或请教同伴。计时开始。
30. 生操作,师巡视
31. 展示作品,讲解工具
32. 师:时间到,有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下他的作品。
33.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工具来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做的。
34. 学生介绍。
35. 师:、说得很棒,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第一工具:xxxx。还有谁来说一说。
36. 三、设计师小绝招
37. 师:在闯第一关时,使用工具画图时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绝招?比如说:在画直线时,如果按住键盘上shift键,就会画出笔直笔直的线,(课件出示)那如果我要画正方形、圆形自怎么办?(绝招2)那如果画错了一笔,除了用橡皮,还有什么办法(引出绝招3)
38. 师:这些小绝招都掌握了没有?(掌握了)好,咱们带着这些绝招向第二关进军吧!
39. 四、第二关:有趣的几何图形
40. 师:,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那第二关的任务就是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挑一幅你喜欢的画,用画图软件画出来。
41. 评价作品(点评四个不同的画)
42.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你的作品。
43. 师:好,你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下你是怎么画的?
44. 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45. 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46.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7.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8.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9. 活动准备:
50. 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51.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52. 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53. 活动过程:
54.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5. “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56.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57.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58. 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颜色、形状)。
59. 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60. 二、铺石头:
61. “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62. 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 “坑”里。
63. 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64. 幼儿再次操作。
65. 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6. 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67. 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68. 三、踩石头:
69. “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70. 游戏重复2"3次。
71. 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72. 活动延伸:
73. 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74. 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75.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