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21:10 7
春意盎然的佳节,饺子香,团圆福,传承。
1. 傍晚,看到妈妈在厨房里不停地捣鼓,凑上一个好奇的脑袋,看了一会儿,喊道:“妈妈,我也要包!”首先,我拿起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了一块馅。我的疑虑也挺大:如果肉馅装得太多,饺子皮定装不下。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小块肉馅,一包起来,饺子扁扁的,像一个“瘦猴三儿”。“看来,还得多装些肉馅。”我又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下一大块肉馅。这下子可好,饺子师傅的肚子撑破了,成了一个穿着白衣裳,肚皮露在外面的大胖子。
2. 贴春联
3. 奶奶把洗好的青菜、猪肉、粉丝和鸡蛋剁得粉碎,搅拌成馅。用一根小巧的擀面杖擀好饺子皮,就可以开工包饺子了。
4. 大家好!
5. 记得去年除夕,我和妈妈回老家过新年,一到外婆家,外婆就招呼着我们吃团圆饭,团圆饭寓意着一家人团聚在一齐,把最丰盛的食物拿出来,团团圆圆的吃一顿年夜饭,让事业和家庭都是圆满的。
6.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7.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大家一起吃了起来,我小心翼翼的吃着每一个饺子。突然妈妈“啊!”的一声叫起来,眼泪都流了出来。爸爸先是一愣,接着大笑起来,我也跟着笑起来,妈妈一看说:“一定是你这个捣蛋鬼干的好事。”说完也笑了。
8. 说干就干,我们三个人一起动起手来,妈妈擀皮,我和爸爸包。妈妈很快就把皮擀完了,可我和爸爸才包20多个饺子,妈妈说:“看你们俩个大老爷们也太磨蹭了吧!我和你们一起包吧!”我包着包着,觉得单调乏味,就问:“妈妈,有什么跟包饺子有关的趣事吗?”妈妈想了想说:“有了,过年的时候,人们往一个饺子里放一枚硬币,谁吃到,谁在新的一年里就有好运!远远你去拿,你包。看看咱们三个谁能吃到,谁的运气好。”于是我就去找了一枚硬币。突然我灵机一动,把硬币换成辣椒不是更好玩吗。于是我就偷偷的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辣椒,趁爸爸妈妈不注意,包了进去,为了不让自己吃到,就在皮上做了个标记……
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想起春节。
10. 快乐的时光,幸福的一家,只有团聚,才能享受。
1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12.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13. 看着妈妈那股熟练劲,心里痒痒的,恨不得自己也能跟妈妈那样熟练。我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妈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教我包饺子的要点。
14. 据说古代的饺子叫做“娇耳”“娇子”或“馄饨”,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本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15. “云云,今天我们吃饺子吧!”妈妈在厨房里对我说。我随声应和着,不一会厨房便传来哗啦啦的声音,妈妈似乎已忙得不可开交了。听到这声音,我坐不住了,真想跑过去凑凑热闹。平常都是妈妈包好饺子我直接吃,包饺子我可一次都没包过,好奇的我还真想试一下。 好!说干就干。 妈妈做起了我的师傅,首先学擀饺子皮。看起来很简单,要做起来,还真是有一些难度,妈妈擀出来的饺子皮又圆又大,还中间厚两边薄呢!真让我羡慕。但那一系列的动作在我手里就僵化了,擀出来的饺子皮又薄又长,妈妈说:“这样的饺子皮下到锅里就会破。”尝到苦头的我想要放弃,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开始手把手地给我教,学得虽然还不太顺手,但比刚开始好了很多,成功的动力让我的兴趣大增,经过一番再接再厉后,我的水平大长。 接下来该学包饺子了,妈妈把饺馅包在了面皮里,两手一合,饺子就包好了,圆鼓鼓的活像个大将军,而我包的却像个瘦老头还耷拉着,但此时我却没有轻言放弃,耐心地琢磨着、思索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刻苦努力后终于学会了,虽然脸上沾满了面粉,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一个简单的包饺子,却蕴含着无数哲理,在这儿我想说,其实第一次就是成功的开头,只要你勇敢地迈出步伐,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包饺子 去年入冬后的一天,爸爸买了一些小茴香,准备包饺子吃。饺子是我最爱吃的,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心想:太好了,我又可以吃美味饺子了。我赶忙把自己的事做完,一看姥姥已把馅和好了,姥爷也把面和好了。我想:反正今天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了,就干脆帮着包饺子吧! 说干就干,我拿来了凳子,坐在姥姥一旁,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用筷子在盆子里夹了一点馅,放到饺子皮中间,可我还嫌不够,于是又夹了点儿。我看馅差不多了,就用筷子把馅轻轻地压在饺子皮中间,看皮的哪两端馅少,就把馅少的两端对折,轻轻地用劲捏住,不让馅露出来。 接着再把整个边口都仔细捏严,这样,一个胖墩墩的饺子就包好了。 我看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跟开了朵花似的,一口气又照样子包了十几个。没过一会儿,饺子就下锅了,它们就像一条条鲜活的小鱼儿,扑通扑通一阵乱跳,不到一刻钟,饺子就煮熟了。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是香在嘴里,美在心上。
16. 包完饺子后,妈妈问我:“妮妮,想不想吃?”我连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于是,妈妈马上打开煤气灶开始煮饺子。不一会儿,锅里的水沸腾了,饺子们一个个浮了上来,它们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就像一群小白鹅悠闲地在河里游着。饺子出锅了,我连忙用筷子夹一个往嘴里送,一股香气从我的嘴里飘向深处。我觉得自己包的饺子和外面卖的饺子味道截然不同,它更美味。
17.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从23—小年开始。
18. 我迫不及待想立即展现我的身手,我拿过饺子皮学妈妈的样子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夹适当的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我把饺子对折,这时我心想:快做好了,这下我的饺子一定包的很好。但并不是我心想的那样,由于我用力过猛把饺子给捏出水来了。“哎呀脏死了”我一边拿纸巾擦手,一边嚷嚷着。我怕妈妈笑话我,我就又拿了一块饺子皮包了起来,但把饺子皮给弄破了。这时我可是火冒三丈了,我把饺子皮猛地一扔生气地说:“什么破饺子啊,不吃算了。”
19.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慢慢淡去。
20. 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别灰心,你自己不是经常说‘坚持就就是胜利’吗”我想:是自己说过的呀,我自己都做不好还敢说别人吗于是我又拿起饺子皮放在手心上,夹起适当的肉馅放在饺子皮上认真的对折包了起来,终于做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饺子了。不知不觉,我们把饺子给包好了。妈妈把饺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只见饺子像银色的小鱼在热腾腾的水里翻来覆去。
21. 星期六中午,我和妈妈去菜市买菜。妈妈对我说:“宝贝,今天吃什么菜”我想了想说:“我们去买饺子吧。”妈妈微笑的点点头同意了。我们去买材料,材料有:猪肉、玉米、木耳、红萝卜、饺子皮……买好材料后我们回家了。我们来到了厨房开始工作了,妈妈先把东西切好,把菜洗好。妈妈说:“我们要做二种饺子:一种是猪肉、红萝卜、木耳饺、一种是玉米饺。”
22. 锅里的水烧开了,奶奶把包好的饺子倒进锅里,那些饺子们像跳水运动员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扑嗵扑嗵地跳进了水里面。
23. 拜年
24. 再看,这父子俩,一个饺子包的像小笼包,一个饺子包的“皮开肉绽”,一点都不像样。包好了饺子,妈妈就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里蒸。在饺子煮的时候,我们商议好了,自己吃自己包的饺子。
25.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26. 大年三十,是新年的前一天,吃饺子带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义。吃饺子前的包饺子也大有一番学问在其中哩!
27. 每逢春节,中国家庭都有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习俗。
28. 谢谢大家!
29. 我们中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如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 、张挂彩灯的 元宵节 、吃饼赏月的 中秋节 ……可是我最向往的传统节日还是全家团圆的 春节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30. 开始包饺子了喽!奶奶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妈妈叫我:“妮妮,快来和我们学着一起包饺子吧!”我拿起一个妈妈擀好的饺子皮,学着奶奶的的样子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点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把皮捏拢,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尽管它看上去有些皱皱巴巴的,像个满脸布满皱纹的小老头。可我的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渐渐地,我包的饺子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就像小老头变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极了!我高兴地举起它向妈妈和奶奶炫耀说:“好看吗?”妈妈看到我包的饺子,笑着说:“非常可爱。”
31.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32. 春节包饺子的心得相关 文章 :
33. 春节食俗
34. 20xx年度的寒假我是在重庆我外婆家过的 ,外婆一家特别喜欢吃饺子,于是大年夜我们一大家子就准备了很多不同陷的各种各样的饺子》
35. 经按耐不住了,两眼直直的盯着饺子,好像要杀了饺子一样。
36. 春节真趣味!这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盼望的传统佳节,我喜欢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因为在这一天能够吃到好吃的东西,更是因为能够和家人开开心心的团聚在一齐。
37. 要煮饺子了,妈妈让我自己来。我先把火打着,锅里放上一些水,等水煮开了,饺子就可以下锅了。再等水滚了就浇冷水,这样反复浇三次,等饺子浮上来,就可以品尝了。
38. 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过去,大年三十要下好几锅饺子,第一锅先敬各路神仙,敬祖宗,然而才轮到家中的长者和孩子吃,喻为尊老爱幼,其余家人吃第二锅饺子。在山东胶东半岛很多地方的人家煮饺子时,主人还要故意煮破几个,但盛出来时,却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是饺子“涨”了,“挣”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饺子破了,包在里面的菜就会掉出来,而“菜”谐音“财”,合起来就是“涨财”或“挣财” 饺子的装盘码放也很有讲究,是不能随便摆放的,还有句俗语呢: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在山东等地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圈摆放整齐,称为“圈福”,又叫“聚财”;有的甚至规定,盘子无论大小,每只盘子只能摆放99个饺子,且要布满整盘,因为“九”谐音“久”,摆放九十九个,就象征着 “久久福不尽”。 关于饺子,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冻烂了,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想:“我会医术,何不帮他们治治呢?”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起名曰:驱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不知不觉中耳朵都好了。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娇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到过年时便都要煮饺子吃,逐渐成了习俗。
39. 最期待的不过是那天的晚饭了,一家子围成一个圆,桌子上摆着丰盛是菜肴,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味道是最亲切而温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年味也随着温情散布道每一个角落
40. 这时,妈妈喊了一声:“吃饺子喽.”我和姐姐急忙冲出卧室,赶紧洗漱完毕吃饺子。原来,在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大年三十包的饺子里,有几个饺子要包得特殊点,其中一个要放硬币的,也有放豆腐与花生的,等到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谁吃了这几个饺子谁就有福气,尤其是带硬币的那个饺子。据说谁吃了它,就在新的`一年里运气极好。等热腾腾的饺子一端上来,我和爸爸,姐姐就不客气的吃了起来,我心想:“以前过年吃饺子,我总能吃到带钱的,看来这次呀,也非我莫属了。”我默默祈祷,一定要吃到带钱的饺子,我还要做今年的福星。我觉得钱应该在最大个的里头,于是专拣大个儿的吃,可吃了半天还没吃到,我有点急了,左挑挑,右拣拣还是没有吃到。我一赌气,把盆子端到了面前,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这时爸爸和姐姐都放下筷子不吃了,只剩下我和妈妈,妈妈也说吃最后一个不吃了,我心想:“哦,今年的福星果然就是我。”忽然,妈妈“啊”的一声,原来硬币咯了妈妈的牙,爸爸和姐姐看见我呆若木鸡似的看着硬币,喝的汤差一点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