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9 14:07 5
冬日暖阳,雪花纷飞。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走进,五篇精选,为您揭开冬日生活的奥秘。
1. 知识竞赛题目知识竞赛题库1、清明节起始于我国的哪个朝代(b)a、商b、周c、秦d、唐2、下列哪个不是我国清明节的其他称呼(b)a、鬼节b、亡人节c、扫墓节d、冥节3、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ab)a、清明b、冬至c、夏至d、谷雨4、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时第几个节气(c)a、第三个b、第四个c、第五个d、第六个5、清明节亦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又称(b)a、寒食节b、踏青节c、鬼节d、祭祀节6、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柳在人们心中有(d)的功用a、装饰b、挽留c、报春d、辟邪7、清明有(c)年历史a、500多b、1000多c、2000多d、3000多8、清明节不能吃凉食(错)
2. 黑米外部皮层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类色素,吃了对人体有好处,一般米的颜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则越强。
3. 俗话说“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白菜深沟土埋储藏时,收获前十天左右即停止浇水,做好防冻工作,以利贮藏,尽量择晴天收获,收获后将白菜根部向阳晾晒3—4天,待白菜外叶发软后再进行储藏。
4. 近年来气象学家又根据大范围天气形势的调整结合当地的具体天气、温度等的突然变化来划分四季,这叫“自然天气季节”。这种划分四季的方法比单纯用“候温”为标准来划分四季又前进了一步,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5. (平水韵)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8. 起居养生
9. 远近茫茫白,梦倾诗泄台。
10. 道是天宫粉,人间水国铺。
11.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2. (八)春雪(作者:韩愈)
13.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14. 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4月5日)清明节属于阴历还是阳历还是阴阳历?(阳历)
15.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张择端宋代)
16.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17. 《小雪》
18.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9.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21.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
22.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夏商周三代长期进行天文、气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历法上一项重大成就。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兼具天文和气象、物候的特点。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称八节),表达的是天文数据;而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节气,则明显地表示气候和农事特点。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别表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气。大暑是夏至后第二气,即夏至后一个月,大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气,即冬至后一个月,同传统的“三九”相近。故民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天文现象和气候,结合紧密,特征明显。但是这样的四季划分,与近千年来我国实际的气候情况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传统农历作为春秋二季的开始,而在气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传统作为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气候上,它们并非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23. 中国幅员广阔,南北相距几千公里,所以,同是一个季节,温度大不相同,比如春季,最南边的广东和海南已经穿夏衣了,可是最北边黑龙江以及内蒙、新疆一带还在穿棉衣呢。
24.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25.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26. 五律《迎雪》
27.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28.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29. 唐代:李咸用
30.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1. (平水韵)[76范文网 Fw76.com]
32. 腌菜
33. 腌腊肉
34.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35.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很长、太阳高度较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之间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36. 落砚香池染,飞檐玉榻来。
37. 把一年平均分为四等分来划分春夏秋冬,虽然简单易记,但各地农作物的生长和季节的来临早晚,显然不可能是那样整齐和同期出现。况且我国的地表还不均匀地分布着海洋、陆地、山脉、沙漠等,用简单的均分法划分季节,肯定是不确切的。
38. 在南方部分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就是将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饼状的食品,口感很好,有的人还喜欢在里面加些芝麻、蜂蜡等。
39.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40.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41. 落笔携梅香一缕,诗风共缀雅频来。
42.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3. 唐代:清江
44.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45.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46.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47.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8. 根据以上四季划分标准,根据南京地区近百年气温资料统计分析,南京稳定通过10℃的日期是3月24日,稳定通过22℃的日期是5月26日,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为9月19日,稳定下降到10℃以下为11月21日。由此,南京的四季可划分如下:春季3月24日—5月25日,共计63天;夏季5月26日—9月18日,共计116天;秋季9月19日—11月20日,共计63天;冬季11月21日—3月23日,共计123天。根据以上划分,南京冬夏最长,春秋季各只有冬季的一半。
49. 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50. 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北风凛冽,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蜇藏的时令。在“五行”中属水,此季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潜藏。可少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得到补充和储藏,以为来年的新生增添精气和能量。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一些休息。晨起可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使皮肤开泄出汗而损耗身体的阳气。也要避免冰霜风寒所伤。尽量不要冬泳,要减少夜生活。
51.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52.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53. 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5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5.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5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7. 飞檐点笔银花现,望眼倾心玉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