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2-18 21:53 8
1. 20xx年2月25日
2. 教研活动地点:
3. 幼儿园教研室
4. 教研活动主持人:
5. xxx
6. 参加对象:
7. 全体教师
8. 活动实录:
9.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10. 王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1. 赵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12. 秦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13. 岳老师:运用榜样示范法,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富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中,为幼儿提供正确范例,引起幼儿模仿,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有限,只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提供给幼儿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模仿的兴趣。要大声地批评一个人还不如笑着表扬另一个人。
14. 张老师: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高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喜爱,教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用爱心去博得幼儿信任,特别是一些“个性幼儿”。其次,树立榜样,要给孩子以正面的指导,孩子是最爱模仿教师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孩子的脑中,教师一些好行为都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并接受着。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的常规才会严谨有序。再次,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很重要。
15. 王老师:规则的制定要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如何抓好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我们的心得是:教师认真制订一日活动计划,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相当的紧凑,主配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也要相当默契。在环节过渡时是幼儿比较混乱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幼儿无所事事,除了认真上好每个活动外,必要时还可以同他们一起进行小游戏。另外,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也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培养。如在“贴人”的游戏中,以前让幼儿三人一组玩,但总有幼儿轮不到,后来经过幼儿自己讨论,干脆六人一组,这样决定,效果果然不错,这样有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也解决了常规问题。
16. 李老师:角色游戏中的常规也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教师要以好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眼前,无意中灌输孩子各种知识的储备,潜移默化的把规则印入孩子的脑海。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如此轻松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既自由又自觉地遵守规则。
17. 王老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就拿角色游戏来说吧,教师可以以一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指导。另外,可以让幼儿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充当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18. 程老师:各项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一定都出现在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形成也并非难事。
19. 李老师: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中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
20. 活动地点:幼儿园图书室
21. 参与人员:全体幼儿教师、语言教学专家张教授、园长
22. 主持人:园长助理刘老师
23. 活动记录:
24. 一、欢迎致辞
25. 刘老师对张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6. 二、专家讲座
27. 张教授:《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与教学策略》
28.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理论,强调了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29. 随后,从语言环境创设、阅读材料选择、日常交流互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策略。
30. 强调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多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及时给予正面反馈。
31. 三、经验分享
32. 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语言区角创设方面的经验,如设置“小小主播站”、“故事分享角”,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33. 赵老师则介绍了如何通过“每日一句”活动,引导幼儿积累词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4. 四、互动问答
35. 教师们就自己在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张教授提问,张教授一一解答,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36. 五、制定行动计划
37. 在园长的带领下,教师们共同制定了本学期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具体行动计划,包括:
38. 加强语言环境的创设,增加图书和教具的投放。
39. 定期开展语言活动日,如诗歌朗诵会、故事创编大赛等。
40. 加强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41. 六、结束语
42. 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感谢张教授的精彩讲座和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她强调,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 XX年XX月XX日
44. 活动地点:
45. 幼儿园多功能厅
46. 参与人员:
47. 全体幼儿教师、园长、教学主任
48. 活动主题:
49. 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50. 活动目的:
51. 探讨并分享有效的早期阅读教学方法和材料。
52. 分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3. 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54. 活动内容:
55. 一、开场致辞
56. 园长简短致辞,强调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共同为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贡献力量。
57. 二、理论学习
58. 教学主任分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语言领域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关于早期阅读的目标和建议。
59. 观看专家讲座视频,内容涵盖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家庭与幼儿园共读的策略。
60. 教师A:分享利用故事角创设阅读氛围的经验,包括环境布置、书籍选择及定期更换机制。
61. 教师B:介绍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将阅读材料中的故事情境再现,增强幼儿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62. 教师C:展示利用数字故事书进行互动教学的案例,强调多媒体技术在提升幼儿阅读兴趣方面的作用。
63. 四、问题讨论
64.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如幼儿阅读兴趣不高、家长参与度低等问题,教师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
65. 加强家园合作,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推广阅读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
66. 设立“阅读之星”奖励机制,激发幼儿阅读积极性。
67. 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增强自信心。
68. 五、实操演练
69. 分组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每组选取一种阅读材料,设计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教学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展示。
70. 结束后,各组互相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71. 六、总结与展望
72. 园长总结本次活动,肯定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提出的宝贵建议。
73. 强调将持续关注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74. 确定下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主题,鼓励教师们提前准备,积极参与。
75. 活动结束:
76. 全体教师合影留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77. 幼儿园会议室
78. 全体幼儿教师、教学主任、园长
79. 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探讨
80. 分享和探讨当前幼儿园在语言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与问题。
81. 交流并学习有效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82. 制定下一步语言教学改进计划,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