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道德经智慧金句,善良之道精华

面书号 2025-02-14 19:45 7


在浩瀚的智慧星河中,道,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三十七条善言之道,精华为华,引领我们探寻人生的真谛。

1. 老子是春秋时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3. 因故,有道德修养的人司法和契约合同都可以制约结果。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司法和契约都会彻底失效。老天爷是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4. 老子 上善若水-人民网

5. 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6.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8.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9. 在善的地方,心善之深,善之仁,善之信,善之治,善之事,善之行。丈夫只有不争气,所以非凡没有。

10.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3. 好话不是好话。善良的人不争论,争论是不好的。知道的人不知道。智者不积,自以为人多,拥有多;既然和别人在一起,就有更多。天堂之路是利大于弊。圣人之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1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6.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7.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1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9.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20.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2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2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 译文:解决大的问题你却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样怎么可以去做好事呢?所以,聪明人掌握着左右契约(合同)的另一面,而不能责怪其他人。

24. 上善若水,中善伐谋,下善伐力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5.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6.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7.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28.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30.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3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

32.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33. 清净为天下正。

34.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36.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7.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 《道德经》

3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9. 世界上最仁慈的人是他最近的亲人。

40.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41.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中善伐谋。中等的善行是靠谋略挫败下善伐力,最次的善行是靠力气挫败。

4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5.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

46. 本章主要是阐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违法乱纪等等不道现象时,好的做法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用弱遇到的问题。“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大道法则。遵循大道,人生用弱,慈爱,俭朴,谦虚处下,为而不争,才能创造人生辉煌。

47. 认识人的聪明,认识自己的聪明。

48.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是: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全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0.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 《道德经》

51.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