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4-12-30 11:44 9
1.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2.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4. 全年均匀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5.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6. 气象灾害
7. 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8.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9.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1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1.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
12.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13.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4. 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15.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16. 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17.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18.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19. 恒星日(真正周期)
20.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21.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22.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23.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24. 四:光照图的判读
25. 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26.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27.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28. 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29.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30.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31.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32. 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
33.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34. (
35.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36.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37.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