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4-12-29 13:09 8
生活哲学:有的、无的、去的、留的
1.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 后来,我不再纠结
4.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5. 我都是一个人。
6. 无为是道之子,它是道的本性,道的体现。天道自然无为,道“无为而无不为”。它什么也不做,但是什么都做成了。天得到它,变得清朗;地得到它,变得宁静。
7. 连影子都会在下雨天消失,
8. 人生总是
9.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
10.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 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12.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 小标题:直面人生、向善求真——鲁迅作品特点
14.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15. 无为的思想贯穿《道德经》全篇。老子把道的自然无为,转化到人身上,要求人们像道那样自然无为。他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人们只要坚持无为的原则,什么事情都能办好。
16. 内容: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他虽骨子里透有悲切与彷徨,但始终进行着绝望的反抗——对人精神创伤与病态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在卓绝的语言张力和文章结构之外更有一种内力:它显示灵魂的深。世人从作为精神界战士的鲁迅那里得到震惊和自省时,较少注意鲁迅对“至诚之声”及“温煦之声”的呼唤。鲁迅的文字能够帮助人们领会其全部作品中除国民性批判之外,更为深微的关切与关怀
17. 你待我如何,
18.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19.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0. 因为从始至终
21.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22.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23.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4. 其实我早就知道
25. 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26. 不断地演绎着得与失,
27. 内容: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再经历了诸多变故后,他最终弃医从文,志在对国民予以根本的疗救,“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先生一生留下了大量著述,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能保持着强大的艺术创造力笔耕不辍。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的历史》,至1936年逝世,鲁迅先生始终都关注与思考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28.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9.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30.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31.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32. 大标题:怀念民族魂(用潇洒的字体写"怀念",用较大、颜色较深较规范的字体写“民族魂”)
33. 当人们去思考“道”时,它从一个巨巢中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当人们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
34. 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35. 来有来的原因,
36. 走有走的理由,
37. 你不会一直陪着我,
38. 我便待你如何。
39. 人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40. 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人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
41. 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