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掌握34个春节俗语,轻松提升节日文化素养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1-10 15:47 0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让我们通过34个春日谚语,轻松提升节日文化素养。一篇短文,带你领略春天的魅力。

1. 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2. “年来到,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要个煊棉袄,老头要个新毡帽。”

3. 三十晚上坐一宿。

4.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古代,从腊八开始就有了年的征兆,俗语便说“腊八大如年”,可见腊八当时的重要性。北方有句民谚:“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说腊八前后的两天是一年中最冷的。

5. 二十七,杀只鸡。

6. 腊月里扇扇子——火气太大

7.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对于南方人来说,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8. 十一、十二八宝粥。

9.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之夜,交子时刻,天空中,火光闪闪,轰鸣阵阵,隆重、热烈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崭新的一年,把春节推向了高潮。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

10. 起脚包子落脚面。

11. 二十九蒙香斗。

12. 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

13. 二十四扫房日,十五去碾谷。

14. 二十四扫房日。

15. 梭布七八寸,铜扣买连环。

16. 初九、初十白米饭。

17. 带子红网纲,官粉四五钱。

18. 二十九贴倒有。

19. 二十七宰公鸡。

20. 二十七去宰鸡。

21.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22. 二十四扫房子。

23. 年到二十九,无钱债无路走。

24. 嘱咐截紫绉,要把靴口沿。

25. 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

26.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

27. 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28.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29. 这天人们争先早起,敲起金锣,燃起鞭炮,摆上供品,迎接财神,俗称“接路头”。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30. 上马饺子下马面,起脚包子落脚面。

31.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

32. 十三糖瓜粘。

33. 二十五去碾谷。

34. 三十晚上熬一宿。

35. “新年到,放鞭炮:一响鸿运照;二响忧愁抛;三响烦恼消;四响财运到;五响收入高;六响身体好;七响心情妙;八响平安罩;九响幸福绕;十响事业节节高!”

36.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

37. 初三合子往家转。

38. 上马饺子下马面。

39.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40. 二十三糖瓜粘。

41. 三十晚上坐一宿。初一的饺子。

42. 二十四,扫房子。

43. 过年大家都要图个吉利,要年新礼物。这礼物不论贵贱,一年到尾总该有个“新”来图来年吉利。而《正月十六请闺女》则更有童谣的情趣与年节的欢乐气氛。“木锨板,挖胶泥,正月十六请闺女,杀公鸡,宰母鸡。公鸡说:我的脖子长,杀我不如杀那只羊;羊说:我四条金腿往前走,杀我不如杀那只狗;狗说:我白天看家晚上歇,杀我不如杀那只鳖;鳖说:我往河里缩一缩,杀我不如杀那只猪;猪说:喝了我的血,吃了我的肉,杀我不如杀恁舅。”

44.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45. 二十三,保证还;二十四,我发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见面,初一碰见拱拱手。

46. 首帕鸟缕好,膝裤宝石蓝。

47. 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

48. 年到二十八,想去想转无括煞。

49. 三六九,往外走。

50. 将把新年过,衣服要周全。

51. 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52.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

53. 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54.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55. 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