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1-10 15:47 0
九月的尾巴轻轻拂过,语言如同微风拂面,悄然提升了语言的幽默认感。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时刻,让我们一同开启一段文字之旅,探寻语言的魅力所在。

1.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2. 打“乌米”的眼睛——就知道往上看。形容只会溜须拍马的人。“乌米”是指高粱结穗时因病而成种细小白皮黑瓤的东西。
3.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4. 二十五、九月的石榴——闭上嘴;一肚子疙瘩点子
5. 十四、九月的冬瓜——皮老心不老
6.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7. 最初的 歇后语 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 成语 、成句的省略。
8.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9.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10. 仰巴颏(指仰卧、撒尿——往上浇(交、。和打“乌米”的眼睛意思相同。
11. 秃子头上撒豌豆——光不溜丢搁不住;不招子儿
12. 二十三、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甜到心了
13. 二十二、秋八九月的大闸蟹——壮得没骨
14.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三国演义歇后语)
15. 叨木官子(啄木鸟、卡前失(向前跌倒、——全靠嘴支着。指能说不能干的人。
16. 十九、九月初八过重阳——不到时辰
17. 长竹竿进巷道——直来直去;直进直出;直出直入
18. 水牛见了骆驼 —— 矮了半截子
19. 翻起麻枯打油 —— 没事找事
20. 跑马使绊子 —— 存心害人
21. 白菜地里抡镰——把颗(嗑、捞(唠、散了。(白菜以“颗”为单位,用镰砍,“颗”自然就散了。“颗”与“嗑”谐音,表示已经“跑题”。
22.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23. 丈二金刚扫地 —— 大手大脚
24.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三国演义歇后语)
25.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26. 六、九月里格茭白——灰心
27. 花眼蛇打喷嚏——满嘴是奏(比喻说话伤人,或说些反动的话)
28.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水浒传歇后语)
29. 牛角上挂稻草——轻巧(比喻说得十分简单,容易)
30. 走路捡了个爬犁——有捞(唠、的。(东北人把“拉爬犁”叫做“捞(lao,四声、爬犁”。路上捡了个爬犁,自然有东西可捞了。指的是某人很有谈资,有“嗑”可“唠”。、
31.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32. 十八、九月**逢细雨——点点人心
33. 二十六、九月的柿子——红透了;软不拉耷
34. 贾宝玉哭林妹妹——真心;哭得好伤心;悲伤不已(红楼梦歇后语)
35.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36.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37.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含有不值得的意思)
38.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39. 七、九月里的茭白——灰心
40. 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事(红楼梦歇后语)
41. 铁匠说梦话 —— 快打
42. 九、九月九上山——登高望远
43.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三国演义歇后语)
44. 属鼠 的——爱偷
45.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46. 十、九月掠的蟳——腹内空空
47.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48. 帽子涂蜡 —— 滑头:滑头滑脑
49.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50. 十三、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
51. 湿水的仗(爆竹、——不想(响、;想(响、不起来
52.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53. 猪八戒的耙子——倒打;远点耧着;倒打一耙(西游记歇后语)
54. 豆芽炒虾米—— 两不值
55.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56. 连鬓胡子吃炒面——里挑外撅(jue,平声、,指挑拨关系,制造矛盾,破坏团结。
57. 鼻子生疮 —— 眼前就是毛病
58. 10个歇后语,我国的劳动的人民在生活中创作出来了无数的歇后语,歇后语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下面就为大家分享10个歇后语吧。
59. 二十四、九月的甘蔗——一节比一节甜;甜到心
60. 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辈更比一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