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1-10 14:18 0
探寻古韵,智慧闪烁——探寻的秘密之旅,开启你对隐秘智慧的感知之门。

1. 年三十喂肥猪——来不及了
2. 肥脚螃蟹——大夹;大家
3. 豁牙子吃肥肉——谁也别说谁了;肥也别说肥了
4. 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
5. 洗衣机里放肥皂——狡猾;绞滑
6.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7. 肥皂洗手——一干二净
8. 娃娃玩的肥皂泡——吹起来的
9.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最初的歇後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後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这种歇後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後来的歇後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10. 掉在开水里的肥皂——滑得很
11.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12. 肥鸡炖汤——油水多;油太多
13.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14. 肥肉里挑骨头——没剔的
15. 放了血的肥猪——软瘫了;软做一堆
16. 掉到水里的肥皂——滑得很
17. 挨了刀子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18. 肥猪进屠场——挨刀的货
19. 狼夸羊肥——不怀好意
20. 豁嘴子吃肥肉——谁也别说谁;肥也别说肥
21. 开水里捞肥皂——全凭手快
22. 开水锅里捞肥皂——全凭手快
23. 肥肉里寻骨头——没什么可挑剔的
24. 土地老爷挖了眼---瞎鬼。天上落豆渣---该猪吃。
25. 风吹肥皂泡——彻底破灭
26. 肥鸡饨汤——油水多
27. 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
28. 额头上抹肥皂——滑头;滑头滑脑
29. 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30. 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大姑娘养的---丑东西。
31. 叫化子吃肥肉——讨来的
32.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33. 肥猪戴盔甲——浑身不自在
34. 瘦猪身上刮肥膘——办不到
35. 老肥猪上屠---挨刀的货。老虎拖蓑衣---无人气。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36. 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後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37.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38. 肥猪往屠夫家跑——送上门来
39. 鸭子吃肥肉——肥也别说肥
40. 胡子上抹肥皂——该刮
41. 肥猪身上抹油——多此一举
42. 屠宰场里的肥猪——末日来临了
43. 肥皂泡当镜子——成了泡影
44. 大肥猪进宰房——自己来找死
45. 吃饱的肥猪——大腹便便
46. 肥地长好谷——理应如此
47. 牛肥马壮——处处都好;畜畜都好
48. 肥皂沫当镜子——成了泡影
49. 大肥猪进屠场——自寻死路
50. 肥佬穿笠衫——几大就几大
51. 过年的肥猪——早晚得杀
52. 屠夫家里的肥猪——早晚得杀
53. 肥皂泡上天——自吹自灭
54. 耗子啃肥膘——大有油水可捞
55. 肥猪上案台——找死
56. 肥肉上添膘——肥上加肥
57. 瘦子割肥膘——办不到
58. 吃到嘴里的肥羊羔——岂肯松口
59. 娃娃玩肥皂泡——吹起来了
60. 老太太不吃肥肉——来干吧;来肝吧
61. 肥猪拱门——送肉来了;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