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名言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 >

名言精粹,养性之道一网打尽的句子

面书号 2025-10-31 18:27 0


1.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文子》

2.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有动则心垢,有静则心净,外动既止,内心亦明。——萧衍

3. 空气是淡的,水是淡的。如果空气有气味就会对人体不利,水咸了就不能喝,所以,还是“淡”字好。我主张将名利两字看得淡。——颜文梁

4. 健康的大敌,便是对任何事,都不应该太紧张,所谓以和缓进,不但令你表现安详,也会使你长寿。——胡佛

5. 睡少身还健,愁多食不肥。——姚合

6. 开阔的视野,多彩的环境,会教给我们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过滤杂质,澄清灵魂,延年益寿。——王惕

7. 动静失宜,则生诸疾。——王冰

8. 不能很好地处理情感的人经常会代之以身体上的疾病。——斯摩勒

9. 生活有度,人生添寿。——毕尔格

10. 不适性,而强为,过即病生,此其常理。五脏受气,盖有常分,用而过耗,是为病生。——王冰

11. 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损人。——寒山

12. 爱精保神,如持盈之器,不慎而动,则倾泻天真。——王冰

13. 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享用不尽的美筵,也才是健身的真正法宝。——刁蕙兰

14.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内经》

15. 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林逋

16.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嵇康

17. 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文子》

18. 养身之道实在就是自己对品格性情的修养。——高觉敷

19. 俯仰山林之下,以养生冶性。——苏东坡

20. 有时候,为了一小时的快乐,人的机器会叫他受好几年的痛苦。——马克·吐温

21. 过度的纵情作乐,使意志成为奴隶,也不给判断力自由。——威·柯珀

22. 一个人只要豁达谦和,乐于助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生活有规律,身体勤锻炼,注意卫生与保养,保持愉快的情绪,就是城市中的老年人也一定能长寿。——苏局仙

23.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钱琦

24. 与人共欢乐,欢乐增其倍;与人共患难,患难减其半。——颜文梁

25.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孙思邈

26. 要道甚省不烦,澹泊、无为、自然。——曹植

27. 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孟铣

28.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孙思邈

29.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葛洪

30.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周兴嗣

31. 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太上老君养生诀》

32.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33. 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自然年龄纵然可以老,但是精神状态不可也不会老。这样的人是永葆青春的。——林启武

34. 养生之道,以不欺己、善加忍耐为要谛。——贝原益轩

35. 对于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短的。——德谟克利特

36. 少思以养神,少欲以养精,少劳以养力,少言以养气。——张南轩

37.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李延寿

38.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庄子》

39. 俭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饮食绅言》

40. 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定心气。——《礼记》

41. 养气自守,适时而节,闭眼塞聪,爱精自保,适辅药物,性命可延,斯须不老。——王充

42. 口之所嗜,不可随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葛洪

43. 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吴兢

44. 人的精神面貌很重要,什么时候精神也不能垮。这是健康长寿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动精神。——林启武

45. 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刘安

46. 多欲则伤心。——吕邦献

47.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颜元

48.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

49. 夫恬愉相资成长久之道,喜怒不节伤阴阳之和。——晁迥

50. 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和平。——嵇康

51. 静者寿,躁者夭。——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