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0-31 15:05 2
暮江渔火,夕阳映江水,诗意夜色浓。

1. 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2. 赏 析
3.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
4. 弓。
5.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6.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7.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
8.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9.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的颜色,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10. 注释: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1.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12. 赏析:《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13. 创作背景
14.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从侧面反应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15.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
16. ,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17. 注 释
18.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19.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 朗新月形如弯弓。
20. 真珠:即珍珠。
21.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22.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④可怜:可爱。⑤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⑥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⑦九月初
23.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24.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5. 译 文
26. 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②铺水中,半江瑟瑟③半江红。可怜④九月初三夜⑤,露似真珠⑥月似弓⑦。
27.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写景诗。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28.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9. 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30. 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