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0-31 12:44 1
在浩渺的海洋深处,一艘古朴的船只静静地漂泊。帆影随风轻扬,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古老传说。船头,王安石的诗句跃然入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艘船,承载着诗人的梦想,驶向未知的远方。

1.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4. 也只有他这样的既是政治家,又是大诗人的人,才能写出来。
5.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6. 泊船瓜洲王安石古诗原文
7.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8. ,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9.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10. 《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也有争议,虽然都认为写于王安石晚期,但具体的说法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
11.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12.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13. ,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
14. 这一切对王安石来说,是折磨,心生退意就是很正常的。
15.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6. 因为他们都是顶尖的人物,所以他们为捍卫自己的理想愿意付出一切,不会轻易妥协,都认为对方是错的,这就意味着变法的每一步都极其艰难。
17.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8.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
19. 钟山:江苏省南京市,目前南京还有钟山、鼓楼的地名。
20. 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心情,再也不像以前了。变法刚开始时,是信心满满,是兴王只在谈笑中,是谁与争功。现在呢,何时还。
21. 宋景佑四年,王安石随父王益定居江宁,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宁二年;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
22.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2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4.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5.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26.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27. 相对于商鞅变法的血雨腥风,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平和。虽然朝堂之上,双方争论不休,但还算是文明。更为精彩的是,对阵双方均是光耀千古的人物,这一边是王安石,那一边是司马光,苏轼。
28.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29. 这一首词的重点,在最后一个字,“还”。这一首词所表达的意境与浪淘沙令,可以说截然相反。
30.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31. 于是在一个春天的日子里,王安石望着大江两岸,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色,写下这一首词,抒发心情,感概万千。
32.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