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0-31 11:24 2
山峦瀑布挂前川,雄观自然景无边。

1.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 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4.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5. 洒脱不羁: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洒脱不羁的情感,通过描绘瀑布的自然奔涌,表达了对自由和不受束缚的向往。
6.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面,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过去瀑布,就像垂直挂在庐山的前面,瀑布直泻而下,就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都怀疑是不是九重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了?
7. 因为宋代赞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被逼无奈,看皇上脸面,写出来《戏徐凝瀑布诗》。
8.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时所作,主要描写了庐山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在第一句的“生”字用得很妙,香炉峰上云雾缭绕,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紫色的烟雾一样,远远看上去特别的美丽;第二句用了一个“挂”字,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练一样挂在山川之上,特别的壮观;第三句用了“下”字,突出了瀑布的长,但诗人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于是第四句又用了一个“落”字,把庐山瀑布比作从九天落下的银河,于是,一副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浮现在了每个读者的脑海里,使读者再次受到了震撼。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即生、挂、下、落,把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回味无穷,这首词再次体现了他“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9.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10.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 望庐山瀑布
12. 所以,到苏东坡游庐山,看见李、徐二诗同载《庐山记》中时,不禁失笑,因题诗道:“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这里“飞流溅沫”云云,就是批评徐诗的比喻不及李白贴切、生动、新警,故斥徐诗为“恶诗”。
13.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4. 我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如此壮观宏伟。
15. [唐] 李白
16. 遥看瀑布挂在前川,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天而降。
17.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18. 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好像落在密布的雨点中。
19.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20. 苏轼说 :李白的诗好、自己的诗妙,而不提倡徐凝诗。
21. 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年间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22. 豪迈奔放:诗人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描绘瀑布的豪迈奔放,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豪迈和豁达。
23.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24. 苏轼的议论发表后,二诗的评比成了诗史上聚讼的一桩公案,引起人们思考。这在总结创作经验上是大好事。不过,徐诗也有可肯定的地方,倒不必骂它是“恶诗”。
25. 对生活的热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通过描绘瀑布的奔腾气势,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追求。
26. 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人生高远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27. 特别是大诗人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在前。李诗想落天外,新警动人,“银河”的比喻有飞霞流光的感觉,用来形容瀑布从天泻下、跳珠倒溅的气势和景象,可说贴切生动之极,无可伦比。这样,徐诗比喻的拙劣就更为明显了。
28.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29. 四句是把瀑布放在更为高大的空间中来展示其景观特征。诗人比喻说:远看起来,瀑布由高处流下,犹如一匹白色的丝绢,垂空飞下。它,把青山从中破开,好像画了一条界标。诗人想象:青山不老,这瀑布也长流不止,这匹白练永远飞挂在那里,有无穷的生命力。
30. 二句写得颇有气势。虚空,极言其高,有不知其所自来的意思。千仞,即8000尺,虽然是估量之词,同“虚空”相接,言瀑布高而直,也是描绘得很逼真的。下面用“雷奔”形容瀑布的喧豗叫啸,不仅使读者在有了视觉印象后唤起了听觉感受,而且写出了瀑布的动态,使首句的画面活跃起来,形成了飞动之势,使人如临其境,有水沫飞溅的感觉。
31. 银河:又称天河、银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
32.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33. 千仞山壁,飞泉直落,如同雷声奔入江河之中,流淌不止。瀑布如同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
3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5. 凭谁去仔细辨认,在云端的上部还依稀可分辨。
36.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37.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38.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39.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40. 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描述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敬畏和欣赏。
41.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李白带给了我们一幅气势恢宏的飞瀑画卷。
42. 诗,是不错的,但缺点也无可回护。主要的缺点就出在这“白练”的比喻上。尽管诗人用了“飞”字,可是白练给人的感觉是呆板凝滞的,用它来形容飞瀑,总令人有僵化之感,显得与前二句不协调,破坏了艺术整体的生动性。诚然,《水经注》中已有“悬流飞瀑,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宵中”的比喻,但那是写远距离的视觉印象,无法顾及物象的微观动态,李白的“黄河如丝天上来”,就是如此。又谢朓诗有“澄江静如练”之句,今古共赏,但谢诗“练”字着重是用来形容大江的澄静的,移用于飞瀑流泉,便不恰当。可见,徐诗“白练飞”的比喻,不仅出于因袭,而且与前二句不属,不免有白璧微瑕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