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10-31 09:42 4
古韵龙吟兽啸世,幽风诗句传千年。

1. 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更与龙华会,炉烟满夕风。——陆海《题龙门寺》
2.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韩翃《送僧归日本》
3.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4.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5. 偏爱曾颜终必及,或如韩白亦无妨。八龙三虎森如也,万古千秋瑞圣唐。
6. 《龙潭》应物
7. 器琢仙珪美有馀,席珍国宝比难如。衔花乳燕看调瑟,衣锦佳人侍读书。
8.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9. 《少监三首》贯休
10.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11. 兰眼抬露斜,莺唇映花老。金龙倾漏尽,玉井敲冰早。——陆龟蒙《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12. 敛辔遵龙汉,衔凄渡玉关。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来济《出玉关》
13.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14.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15. 益友相随益自强,趋庭问礼日昭彰。袍新宫锦千人目,马骏桃花一巷香。
16.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东方虬《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
17. 有关龙的诗句霸气千古名句
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 窗灯林霭里,闻磬水声中。更与龙华会,炉烟满夕风。
20. 面如玉盘身八尺,燕语清狞战袍窄。古岳龙腥一匣霜,江上相逢双眼碧。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别我归稽巘。他年必帅邯郸儿,与我杀轻班定远。——贯休《送越将归会稽》
21. 《题龙门寺》陆海
22.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23. 乐氏骑龙上碧天,东吴遗宅尚依然。悟来大道无多事,真后丹元不值钱。
24.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4] 而西方神话中的 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25. 《送越将归会稽》贯休
26. 《昭君怨三首》东方虬
27. 3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苏轼
28.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29. 这种描写的诗句有龙腾云海震乾坤,霸气磅礴震四方。
30.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2] 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3]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31. 荀氏门风龙变化,谢家庭树玉扶疏。即期寰海隆平日,归佐吾皇侍玉除。
32. “龙腾云海震乾坤”一句,通过“龙腾”、“云海”、“震”等词语,表现了龙在天地间翻腾的宏伟气势,以及它强大的震撼力。
33. 《江边祠》贯休
34. 《乐仙观》若虚
35.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36.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孙逖
37. 龙读音lóng 英文loong;dragon在西方是一种怪物的形象,贬义词。不可混作一谈。
38. 松森森,江浑浑,江边古祠空闭门。精灵应醉社日酒,白龟咬断菖蒲根。
39. 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别我归稽巘。他年必帅邯郸儿,与我杀轻班定远。
40.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东方虬《昭君怨三首》
41.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42. 面如玉盘身八尺,燕语清狞战袍窄。古岳龙腥一匣霜,江上相逢双眼碧。
43. 花残泠红宿雨滴,土龙甲湿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