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7-05 08:07 1
1.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2. 还珠格格中的礼节是电视剧虚构的,清朝历史中没有这样的行礼方式。
3. 礼之用,和为贵。
4. 富而好礼富庶而有讲礼教。指虽很富有但不骄纵无礼。
5. 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6. 诗书礼乐六代儒家六经的名称,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乐经》。
7. 蹲安是清代女子的行礼方式。行礼时双腿平行站立,两手相握放于左腰间,膝略屈成半蹲状。
8. 礼之用,和为贵按礼行事,当以平和宁静为本。
9.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礼要有大度之志。
10. 女子叩首称行万福礼,用手按腿三叩首后,手抚鬓角后起身,后以平辈人抚鬓点头行礼称之为抚鬓礼。
11. 礼者,进德之表也。
12. 礼不亲授授:给予。古代认为男女之间不能亲手相授受。
13. 礼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14. 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15. 礼先壹饭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
16. 慢条厮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17. 礼贤接士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
18. 鹅存礼废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19. 礼之敬,所由生也。
20. 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弘扬的价值。在行事作事中,恪守礼仪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教养与修养。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注重礼仪,用它维系好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祝福大家以礼待人,以礼成事!
21. 家长礼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同“家长里短”。
22. 礼为先人而立,为后人而成,为君为臣为父为子而行之。
23. 跪叩礼,是青年男女向长辈人所行的大礼。老人坐在炕上,年轻人一跪三叩首。男子叩头时,手须扶地。
24. 倨傲无礼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25. 国之光也者,礼也。
26. 擦肩礼,俗称“碰肩膀头”,即平辈男子相见时相互拱手致意后,互碰双肩,以示亲近。
27.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28. 抱腰礼,是满族大礼,至亲相见或贵宾来临时行此礼。行礼者右腿抢上一步,两手张开,双手抱住受礼者腰部,如受礼者年长,则左腿半跪;受礼者以抚下拜者后背做为还礼。
29. 繁礼多仪礼节繁重,仪式太多。形容过分地讲究排场。
30. 以礼修身,以礼治国,以礼齐家,以礼和邻。
31. 繁文缛礼繁:杂而多;文:仪式;缛:繁重。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馀的事项。
3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必象征节?自己够节俭。
33. 礼贤远佞敬重有才德的人,疏远巧言献媚的人。
34. 为礼而生,为礼而死。
35. 握手礼,男女青年相见时,多以握手或拉手致意,不必更多拘礼,俗称握手礼或拉手礼。
36. 礼不曾助长于妄作,而妄作必乱于礼。
37. 知书通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38. 知书识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39. 慢条斯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40. 礼为情貌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41. 朝参暮礼参:参拜;礼:表敬意。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42. 大礼之能言,俗之所叹者也。
43. 谦虚是礼的根本,骄傲是不知礼的表现。
44. 礼仪之大,会通天地万物而一览无馀。
45. 慢腾斯礼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46. 夫礼者,别也。
47. 礼所以立,以待荣也,所以废,以避辱也。
48. 行事以礼,无忧也。
49.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
50. 知书知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51. 按辈分、性别不同,满族的见面礼分做跪叩礼、抱腰礼、擦肩礼、握手礼、抚鬓礼等等。
52. 不知礼,则无以立也。
53. 行礼要有恭敬的心情,不可心高气傲。
54. 礼之所养,情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