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7 07:33 4
在纷扰的世界中,一颗宁静的心,犹如一汪清泉,映照着智慧人生的倒影。
1. 本文目录一览:
2.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短短几十年,就如小水洼里的鱼儿,过一天就少一天,有什么值得可乐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精进修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脱生死才是大事。
3. 二、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妙色王求法偈》
4. 因为我们有贪爱,有七情六欲,所以才有忧虑、恐怖。如果放下心中的贪爱,心中也就无忧无惧了。
5. 三、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六祖坛经》
6. 人人本具佛性,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圣人遇到问题,就会反省自己,向内心去求。而愚蠢的人,不知道自身本具佛性,不知道向内心去求,遇到问题,就会求神拜佛,从外境找原因。
7. 四、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佛说四十二章经》
8. 纵欲、贪爱的人,往往看不到前面的危险,就如手中拿着火炬,逆风而行,早晚会烧手伤身。
9. 五、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10. 有智慧的人,能够做到境随心转,只注重内心的修养,不在意外境的变化;愚蠢的人,往往是心随境转,只知道在外境上下功夫,不懂得清净自己的内心。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专业佛教知识。
11. 六、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12. 真正的学问,是要落实在生活实践当中的,要脚踏实地地去修行。如果不修行,即使懂得知识再多,也跟不懂一样,就如同一个人嘴上说食物如何如何,但始终没有吃进去,终究是不会饱的。
13. 七、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无量寿经》
14.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每个人的善恶果报,将来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能够替代。
15. 八、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说八大人觉经》
16. 欲望并不是好东西,短暂的满足过后,只会给人带来痛苦,很多的疾病、疲劳、死亡,都是因贪欲而起。只有清心寡欲,平平淡淡,才能身心自在。各大市场平台查询【中华网佛教频道】,了解专业佛教知识。
17. 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8. 世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因数坦缘合成,如梦幻、水泡、影子般虚妄不实,又如露珠、电光般缓毕链迅速无常,没有真实永恒的。
19. 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一阿含经》
20. 世出世间的一切恶行,都不要去做;一切善行,都应当积极扰孙奉行,勤修净业,净化心灵,这是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得原则。
21.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22.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23.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24. 一切重罪悉解脱
25.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26.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7.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28.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唤态轿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闭液样的忘掉它。
29.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30.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31.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32.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33.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34.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35.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36.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37.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38. 南怀瑾:一切和肆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