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5-16 22:26 5
心连心,情意浓,友谊长存永不改。
1. 友情,这个美好的字眼仿佛一枝神奇的画笔,多少动人的画面由它产生。——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代序》
2. 诗人和作家是两回事,作家是描述生活的,好的作家会让读者联想到诗。诗人描述感情,好的诗人让读者想到生活。——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3. 这是我写的诗,写的是我们的故事。——王cp《昨天,生活杀死了我》
4. 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普希金
5. 诗的结尾就是爱你的断词。——栀柚《栀柚》
6. 人们从诗人的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泰戈尔《飞鸟集》
7. 诗词可写景寄情,亦可言志抒怀。诗一如琴,抚琴者常叹知音难求,作诗者亦如是。有些诗,融情于景,简约朴素,为众生所喜。有些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世间万物千景,一花一草,一叶一尘,皆可成为诗料。——白落梅《一卷大唐的风华》
8. 每个在这个世界生活过,能拼凑出两个韵脚的人,都写过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是世界上最适合写诗的话题—永远不会改变,因为春天本身就是诗的化身。如果你没有写过至少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诗人。——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
9. 诗是理想的美的表达方式。——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
10.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诗是温柔的、动情的,是绕指柔肠、辗转反侧。诗句能让人不知疲倦地反复吟读,最大的原因就是它从不说破,悲伤也罢,愁苦也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周鱼《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诗》
11. 一首蕴藏无限意义的诗不在长,也许稀少的几行字句就淹没了书的海。——徐志摩《新月诗选·序言》
12. 曾经以为,年轻时的爱情是诗,后来才发现,那不过是短句。诗不成诗。——张小娴
13.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青春。——董卿《朗读者》
14. 我写了首关于北斗七星的诗,但如果真想了解它,就该去找天文学家,而不是我。你知道,诗表现的并非它本身,而是诗人。——劳伦斯·布洛克《八百万种死法》
15. 你在远方是诗,是长长的情书。——云上《我在等,等风等你来》
16. 诗有出典,给识货人看了,愈觉得滋味浓厚,读着一首诗就联想到无数诗来烘云托月。——钱锺书《围城》
17.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余秋雨《霜冷长河》
18. 诗不是表达某种见解,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凯罗·纪伯伦《沙与沫》
19. 真好,真好,少年情怀总是诗嘛,一首诗在未落笔之前才是完美的,落笔之后反而庸俗了。——江南《龙族三黑月之潮》
20. 诗不仅仅在诗句里:诗无所不在;诗就在我们四周您看这些树,您看这天——从任何地方,都散发着美和生命;而在有美和生命的地方,也就有诗。——屠格涅夫《罗亭》
21. 一首情词,一首情诗。——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2. 诗篇多寄旧相逢。——晏几道《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
23.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24.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论语·阳贷》
25. 诗文不外情、事、景,而三者情为本。——魏际瑞《伯子论文》
26. 解与诗人意同。——朱庭玉《天净沙·秋》
27. 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其二》
28. 乃作离友之诗。——曹植
29. 作是诗以识之。——苏轼
30. 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3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32. 情景相融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谢榛
33. 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
34. 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
35. 词家多以景寓情。——王国维《人间词话》
36. 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虞书·舜典》永:通“咏”,吟唱。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铭诔颂,咸各有伦。——谢灵运《山居赋》
37.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杜甫《至后》
38.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9. 诗人之兴,感物而作。——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40. 善诗者诗中有画,善画者画中有诗。——邹一桂《小山画谱》
41.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42.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4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