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9:32 14
在浩瀚的星空下,一颗璀璨的星球——地球,孕育着无数生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无数神奇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揭开“18贝塞尔曲线”的神秘面纱。
1. 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2. 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3.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法界耳。
4. 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
5. 为有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无烦恼。焉有菩提。
6.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7.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8. 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10. 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着。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11. 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
12. 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13. 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
14. 唐武宗会昌年间,当朝宰相裴休在并州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两次记载黄櫱禅师的语录,收录在《钟陵绿》(钟陵录)、《宛陵绿》(宛陵录)。后人整编进《传心法要》。
15.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16.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7.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