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琼布活佛禅语精华【总计】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8 01:43 6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名为“C7EDB2CBCBBAA50BE4A1BF”的神秘星球,它静静地漂浮在无垠的星海之中。这颗星球,承载着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勇敢的探险者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今天,就让我们踏上这段未知的旅程,一探究竟。

1. 佛陀给出了我们那么多关于爱、慈悲和空性的教法,依法修行,我们定能有一日消除自己的无明、愤怒和执着,如此也就获得了佛陀的加持。

2. 真诚的爱是出于慈悲心,帮助对方离苦得乐,不求回报。

3. 何谓证悟?证悟是一种完全的、绝对的认识与了悟,没有无名、没有障碍。我们的细微的心,即所谓的明光,具有证悟成佛、彻底觉醒的每一种潜能。然而现在,因为无明,全然的觉醒被众多的障碍所蒙蔽覆盖。当所有的负面因素消失,觉醒的力量彻底形成后,即所谓的证悟。

4. 佛教是心灵科学,重视心灵真相的探讨,重视心灵规律的认识,讲究实验实证。佛教哲学对于心灵现象,心灵与世界的关系,有着系统而又深刻的论述。

5. 至于修行的细节,通常清晨是一天当中的最佳时段,此时的思绪最清晰最澄净。不过这里边有个重要关键要记得,若想在清晨好好的修行,之前就必须安稳的睡觉。

6. 日常生活当中避免会遇到一些琐碎不顺心事,大多数都属小事,自己却变大,没必要的纠结烦躁很长时间,这样小事也变成大事了。我们要大事化小,小事变无,才能拥有欲求的舒适安宁。

7. 仇恨和报复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是伤害自己及无辜众生。只有放下无明嗔恨,在慈悲里,我们的生命才能从痛苦中得到真正解脱。

8. 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一切现象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前因后果。

9. 佛菩萨的加持并非一定以我们期待的面目出现,只要是对我们认识烦恼、增长慈悲与智慧有帮助的境界,就是佛菩萨最好的加持。

10. 做事,用心好好做便是了。没有对成功的执着,也就不存在对失败的担忧。

11. 世间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既没有异因之果,更不会有异果之因了。因果如何,全在自己。

12.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放松心情、放低姿态,不沉沦、不畏缩,纵然是千重恶浪扑面来,也能够闲庭信步自逍遥;纵然是狂风暴雨突袭来,也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

13. 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在遇到问题时,有一颗包容的心,善于化解矛盾,宽容他人,解放自己。

14. 当我们内心充满愤恨的时候,整个人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会觉得不舒服,大家都看得出我们在生气,没有人想跟我们在一起。何苦呢,气到头来,我们还是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敌人都消失。只要我们心里住着愤怒和怨恨这样的内敌,就算今天把一切外敌都消灭得一干二净,明天照样又会生出新的来

15. 慈悲心是人性的奇迹,是宝贵的内在资源,也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若要自己快乐就应该发挥慈悲心,若想让他人快乐,也应该发挥慈悲心。

16. 佛教的认识和立信要从认识业报因果开始,业报因果理念如果在理论上不能成立,思想上得不到确信不疑,对佛教的一切信仰都等于失去了根本立足点。

17. 佛教说,反省人生是痛苦的现实,不会让我们悲观,而是带我们发现痛苦的成因,从贪欲瞋恨愚痴,然后从中把我们解放。愚痴在这是指无法对众生和万物的真正本质有所了解,一旦愚痴消失,贪欲和瞋恨就没有了根基,痛苦的源泉就枯竭了。就会产生一种不受制于各种负面情绪的,利他主义的快乐。

18. 人世间大小事都是许多姻缘交互作用的结果。无论发生什么事,自己的行为其实只不过是一连串姻缘、条件的其中一项因素罢了。同样的,任何状况都有许多面向。因此,当自己遭遇不幸时,换个角度去思考,别只专注在自己的得失上。

19. 佛陀建立了所谓的 缘起见,强调所有事物都有互相关联的性质,尽管在表象的显性上恰恰相反,但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自主存在的和真正完全孤立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有相互连接的关系,这种相依相伴的 缘起见,是佛陀的核心关键教法。

20. 如果任由自己发怒,不见得会对我们的敌人不好,但是会伤害到自己,这倒是肯定的,我们会因此失去内在的和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消化不良睡不着觉。我们会让身边一起生活的人日子难过得过不下去,甚至和最好的朋友愈来愈疏远,由于能够体谅的人愈来愈少,所以就愈来愈孤独。

21. 我们不能光对自己有用,却对别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彼此都是有关的,所以只成就自己的幸福,是根本没有办法想象的事。那些只管自己的人,到头来一定会尝到苦果;那些一心为别人的人,在对自己好却浑然不觉。就算我们决定自扫门前雪,也要自私得聪明一点:要帮助别人。

22. 生活中,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风顺,称心如意,总会有种种的忧愁与烦恼,当琐碎之事、不如意之事索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禅语云:随缘自适,烦忧自去。

23. 烦恼的定义,就是会造成你内心不平静的所有心态,包括嗔恨心,贪欲心等。这世上所有的烦恼,都是从贪嗔痴三毒而生。就如宗喀巴大师所说:当烦恼升起时,首先彻底扰乱你的心,使你的观察出错,强化你潜在的习气,造成同类型的破坏性情绪一再发生。就自己和他人而言,这些烦恼都是伤害。

24. 一个具有大悲心、菩提心的人,可以不用暴力等不良行为而胜过一切复杂的对境,因为以慈悲心降伏怨敌。若是以牙还牙、冤冤相报,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

25. 一辈子不想虚度,那要珍惜每一年,一年不想虚度,那要珍惜每个月,一个月不想虚度,那要珍惜每一天,一天不想虚度,那要珍惜每一小时,一小时不想虚度,那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6. 不能贪心的追求富贵,要适当知足才是最好的富贵。

27. 人世间的大小顺逆事都是许多因缘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当自己遭遇不幸时,换个角度思考,别只专注在自己的得失上。其实痛苦会让我们向内去认识自己,停止虚荣心,并迫使我们脚踏实地,所以,认识人生痛苦,是心灵成长的开始。我们要积极面对一切境遇,保持愉悦的心情。

28. 佛法里说让人放下,很多人却想到一大堆问题,感觉很消极的状态。殊不知放下不等于放弃,更不等于消极处世。佛陀让你放下的不是你的工作和社会责任,而是你心中无底洞般的贪欲与执着。只有心无挂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社会公用,才能积极地完善自我,服务大众。

29. 心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信心可突破一切阻碍。

30. 心善: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安:是知足常乐的最大内涵,心诚:是人们最终必须追逐的一种高风亮节。

31. 如果我们的想法不正确;如果我们的眼光太短浅,用的方法没有深度;如果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胸襟没有办法开放宽松,本来没什么的小问题,就会被我们变成天大的困难。换句话说,我们有一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32. 欲望的目的是获得满足,我们如果被它控制了,那目的就永远无法达成,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33. 如果你对别人有怨恨之心,别人对你自然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于是怀疑和恐惧就会在你们之间造成距离,是你们觉得孤单和孤立。你身边的人不见得都会对你有这种负面的感觉,但是由于你自己的一些情绪,有些人可能就会用负面的眼光来看你。

34. 如果你很有钱,别忘了你毕竟还是个人,当一个人的话,你和那些穷人也没有两样。你们都需要那种内心喜悦所带来的富足,而这样的喜悦是买不到的。

35. 一旦你能够控制内心的愤怒,所有外在的敌人都消失了。但只要执著於内心的瞋恨,企图战胜外在的对手,即使你成功了,敌人也必然越来越多。即使你战胜了全世界,你的愤怒只会越强;被愤怒牵著鼻子走,绝对无法平息愤怒。真正无法容忍的敌人是瞋恨本身。要击败瞋恨,必须专心修持忍辱与慈悲。

36. 学佛不是我比谁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学佛不是要发现外在有一个神 ,而是发现自己的自心本性学佛不是茫目追随,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无分毫伤害的心,一种利他的心。

37. 痛苦有好的一面,幸福也有坏的一面。利用得好,痛苦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不知自制,幸福也可以令人堕落。

38. 人的死是今世生命的结束和来世生命的开端。

39. 不要忽略小小的恶行,若不赶紧忏悔消除,会带来巨大的后果

40. 有智慧的人,无意当中做错了一些事情,就会马上忏悔,不要让自己的罪业过夜,罪业一旦过了夜堆积起来就会越来越多,就像电脑中的垃圾,一定要及时的清理,否则就会越堆越多。

41. 在忍辱的修行上,敌人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一路顺遂,等有一天你遇到困难时,就会觉得沮丧和绝望。而经由困难的时期,你能学习并且发展出内在力量,坚定意志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是你的敌人给你机会。

42. 在生命的旅程中,沾染上愤怒、仇恨时,一定要记得不时打扫心房,抛弃人生遗憾事,一笑而过。以淳朴应对虚伪,以善良化解仇恨。

43. 宗教信仰在政策上是自由的,不用怕有信仰,但信与不信的人之间要尊重,不一样的宗教之间也要尊重,和睦相处很重要。

44. 不论是谁,如果能多了解佛法的话,都能从中获得益处,成为更快乐、更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