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8 00:50 12
在浩瀚的宇宙中,一颗名为“银河”的璀璨星系,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无数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面纱的一角,一同探寻那隐藏在浩渺星空背后的奥秘。
1. 如果我们不被感觉愚弄,我们便不被世间愚弄。
2. 修行是没有界线的,无论行住坐卧,你都可以修行。甚至是在寺院扫地或见到一道阳光时都可以领悟到佛法;但那时你必须拥有正念。
3. 无论你做什么,持续你的正念。
4. 我们所有的感觉,将被吸进内里转化成正见;那些感觉就变成了使智慧生起的经验。
5. 要具正知正见,以免好心为道反招恶。
6. 无念,即名正念。
7. 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
8. 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9. 什么样的人是善良的人?一个人只有达到真正的宗教境界时,才能算是善良的人。然而,所谓的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指智慧与意志的和谐。
10. 07. 从你清醒的那一剎那,就要开始正念。
11. 当我们拥有正念时,我们靠近了佛法。如果我们拥有正念,我们便会看到无常,我们将见到佛陀,并且超越轮回的痛苦。
12. 正念者,唯念菩提。
13. 一旦你的见解正确了,心便马上会安静。
14. 不染六尘名护法。
15. 从起床的那一刻起,一天中所需做的一切都要保持正念。
16. 假若我们拥有正念,我们便会看到我们内心的状态。
17. 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18. 你做每件事情,都必须清楚、醒觉地去做,当你了解透彻,便不再有任何的必要去忍耐或强制自己了。
19. 真正看顾我们的,是自己的心。
20. 世间的事事物物绕着世间在旋转。追随世间,心便会与世间纠缠在一起。
21. 无论你有什么,别「拥有」它;让它自是它,别使它成为你的。
22. 所有的念头和困惑不在耳里生起,它在心中生起!
23. 健全的人格是你最大的资产,它会使你具备解除生命中危机的力量。
24. 一旦放弃你的见解,你就将脱离危险。
25. 健全的身行和言语在于一颗正确训练的心本身。
26. 认识你自己的身体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执着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绪。
27. 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内心里见到法,而后才会有一种更确然的平静存在。
28. 心离于妄,境界则灭。
29. 我们将「觉醒」放进我们的行住坐卧中放进所有的威仪中。
30. 以清晰的理解力(正知)有正念地住着,经常保持警觉,并精确、严谨地做每一件事。
31. 只要事情还有些许转机,我们就应该力撑到底。但若人事已尽,而事实已然如此时,就让我们学会撒手吧!
32. 我们毋须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型态,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周遭及内心所发生的事,以及自我态度、反应和理解的方式。
33. 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
34. 单纯地听取佛法仍不足以让我们去领悟它;教导只是指出领悟的方法,若要领悟佛法,必须将那教导带进我们的内心。
35. 02. 错误想法的结果是困扰和烦恼。
36. 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谓最明。
37. 你的身体已随着年龄开始退化,这原是不须要去违抗的,但却不要使你的心也随着腐朽了。
38. 当我们知道这心正倾向于快乐或不快乐时,我们便拉它回来,不让它倾斜过去。我们拥有这类的觉醒,我们坚守这一条路,这唯一的法。我们坚守觉醒,不让心去追随它的喜好。
39. 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只要直接地看住「心」。
40. 当我们的欲望没有得逞时,就会认为是他人的错,要不就是怪别人无法沟通或说别人很奇怪。但是,除非我们拥有强而有力的正念,否则是很难领悟到,其实此刻他人与我们在面临同样的贪爱问题。
41. 快乐不是凭靠和我们相处的人有多少,而是来自于「正见」。
42. 不生妄想名涅槃。
43. 当我们了解我们自己的心,当正念正紧密地看守着心时,就有智慧存在了。
44. 如果我们错误地看待事物,就没有任何功德可言,也没有任何帮助了。
45. 正念与觉知是唯一能使我们明了内心的方法。没有正念,就听不到内心的良知;没有正念,就守不住我们的根门。
46. 妄心既寂,幻相何生?
47. 若离心念,忘情去执,知见不生,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48. 被人责骂心尊敬,他人诽谤心无诤;说我短处心承认,若来打我心中清。
49. 不可轻视任何人,当我们心中对某人涌现出恶劣的情感,或可耻的猜疑之时,要立刻消除它。别人的言行,我们必须以善意、率直的心来解释。
50. 正念之道也就是无欲之道。
51. 05. 假使心的烦恼(杂染)很多,「道」就无法呈现。可是,如果我们对「道」的领悟很强的话,那么,烦恼就无法彰显。
52.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53. 多认识一点自己的心性,就多得到一分光明。
54. 09. 我们拥有一切,可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世间的事物,它们对我们而言,都将毫无意义。
55. 佛陀教导我们观想食物的污秽不净,是为了让我们克服对它的妄想而不是要我们绝对不吃。
56. 如果想要自己的生命韵律优美,就必须调整好心灵的收音机,使心中念念平和,自然我们的心灵就会澄净,才能接收到和谐的韵律。
57. 只要你有正念和正知,便能够见到在你内心里的对和错。
5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
59. 04. 修行的意思是:引发相续的觉醒相续的正念。
60. 法者,正也。清净慈悲为正,心地无非为正,利他无我为正,无念无相为正。
61. 一旦真实的智慧现起,感官和外境反而成为引领我们进入内观和清明知见的门户。
62. 正念并不只是专注于一个对象上,觉知到困扰,亦是种正念。
63. 在每一个姿势里保持正念。
64. 积极的心态就是在不同状况下采取适当的心态。
65. 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与感官对象相遇的地方。
66. 小心「落井之仁」:这情形是你想去帮助别人,结果,不但你没有将他们拉上来,反而被他们拉了下去。
67. 无求,即心不生;无着,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
68. 不论行、住、坐或卧,正念都与你同在。如果你拥有这种的觉醒,你就能保持你内在的修行。
69. 把握第一个念头,它影响我们对人、事、物的观感,决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点,当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70. 精进的目的在于匡正自我的知见,进而导致思惟的正确。
71. 具有正念的人能够坚守,并且不断地重建自己,拉自己回来,以这种方式训练、修习、开展他自己。
72. 去拥有正念就是去了解你自己,去了解你心灵的状况和你的生命。
73. 智慧来自于在行住坐卧所有的威仪中一直保持正念。
74. 如果你修行得正确的话,你在生病时是不会恐惧的。当一个人死时,你也不会感到悲恼。
75. 正念就如车子的煞车一般,没有正念的生活是非常危险的。
76. 如果一个人只是向外观照,他是外在物质的奴隶;如果向内观照,他成为这些事物的主人。
77. 你喜欢鸟鸣声却厌恶车子的吵杂声;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却喜欢在森林里独处。放下声音去注意「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你的修行。
78. 往内心看,你们会看到善与恶;见到了善良,我们便可以将它带至心灵且去实践。
79. 掌握自己的正念,那么你将永远不受他人心意驱使。
80. 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自然的步调。你们的修行将不会完全相同。别操心这个。重要的是你只要继续保持警醒、努力、保持正念,并让事物顺其自然。
81. 03. 在一切的姿势中,我们应当拥有一颗当下的心和自我的觉醒。
82. 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
83. 不要让邪恶的意念、不良的情绪在你心中生根,你应该把他们当成「癌」一样,小心防范它们的感染。
84. 坚持来自于信念,智慧来自于正念。
85. 我们的痛苦是来自错误的知见,及对种种内心活动的执着。
86. 唯有正念能使我们觉察到瞋怒的生起。
87. 08. 一切的痛苦皆源自于错误的知见对事物持错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