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心灵宁静的语录的句子

面书号 2025-03-07 12:15 10


1. 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2. 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里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3.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 时时心地现光明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5. 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6.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7.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8.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9. 心如莲花,人生就会一路芬芳。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别人时,会心生嫉妒,失去从容;发生意外时,会心生慌张,失去镇定;痛失亲人时,会失去理智,心生绝望。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莲花,就是在安静的岁月里面露微笑,摒弃内心的挣扎、邪念和虚荣,活得洒脱自在。

10. 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执才是成功,惜才是布道,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

11. 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12. 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13. 没有人会一直顺利,愿你更加强大,然后有一天,你可以笑着讲述那些曾让你哭的瞬间。

14. 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

15. 业障不是本性,可以去掉。如同天上的云,可以散掉。

16. 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17. 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18. 圣人无梦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19. 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20. 不圆满的是自己的烦恼,不清净的是自己的业障。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是众生的因缘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显相。

21. 自己下功夫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22. 智者寂寂总无为,愚人碌碌把身缚。万物之间无差别,虚妄偏爱何执着。整天思虑太用心,岂非犯了大过错?

23. 七月炎夏,蝉鸣螽嘶,躺在空调坏掉的房间较铁板烧丝毫不差的床席上,我浑身冰凉地看着窗外银河,一如沉入漆黑冰冷的川底。

24. 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5.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6.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27.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8. 个人是社会的起源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29. 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彼此的过去已经不再重要,那些曾经令你无比在乎的东西就好像半途而退的潮汐一般似乎没有了提及的必要。这个世界上没有命运这回事,同时也没有意外。

30.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心灵的障碍,平静心性,淡泊名利。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

31. 用「心」听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32. 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33. 粒米成箩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34.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5. 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36. 貌重即待人接物能刚柔并济,令人欢喜亲近又不致轻浮,亦即孔子所说:「温而厉,威而不孟」,涵有「温、良、恭、俭、让」之威德;故言「貌重」

37. 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