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

句子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优化方案

面书号 2025-03-04 14:21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围绕“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示例优化方案”展开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1. 1知识目标

2.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4.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5. 2能力目标

6.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7.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8.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9.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2.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13. 二、教学重点、难点

14. 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15. 伴性遗传的规律。

16. 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17. 三、教学方法

18.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19. 四、学情分析

20.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1. 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22. 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23. 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

24. 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25. 情感目标:

26.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27. 技能目标:

28.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能力。

29. 教学重点、难点:

30.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这些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31. 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碳;

32.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3. 教学过程:

34. 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已知的大约200万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个体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35.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各种生物体细胞内的生命物质,查明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和作用。大家都知道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物质和世界上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6.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7.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到玉米和人体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找出规律。那么,如何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呢?或者说通过什么方法来寻找规律呢?

38.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两者不同的地方。除了找不同点外,还要找相同点。

39.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恰当科学的方法来解读表格中的数据,归纳结论,然后进行交流。我们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和人的化学元素组成差异较大,除了O和C两种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有较大差异外,一些含量较小的化学元素差异也很大。

40. 我们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4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是否相同?

42.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43. 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44.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回答了上述问题。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问题。

45. 分析上表,我们知道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这四种元素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从上表还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46. 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期体内各元素含量也有不同。同种生物体内不同器官各种元素的含量也有差异。

47. 另外,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组成他们的化学元素是否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没有差别?

48.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仙人掌和海洋中的鲸的化学元素大体相同;各种化学元素在这两种生物体内的含量有差别。

49.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理解了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中含量有差异。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50. 一类是大量元素;那么什么是大量元素呢?大量元素就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

51. 与之相对的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例如:Fe、Mn、Zn、Cu、B、Mo等。

52. 同学们要注意: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53.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54. 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种元素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如表1-

55. 大约共占细胞总量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六种元素组成的。例如:糖类多是由C、H、O组成,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的,而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

56. 一是: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等,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57. 二是: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油菜缺B时,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这是因为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钼矿)。

58. 小孩缺钙长不高,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人缺铁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铁会的黄叶病;植物体缺钾茎秆软弱易倒伏;人体缺碘易患大脖子病等。

59.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化合物是生命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60. 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6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