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4 13:52 7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迎来了“高中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大会。七篇精选文章,将带领我们一同感受军训的磨砺与成长。
1.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就应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3.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4.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5. 他们辛苦吗?辛苦!甚至比我们更辛苦,作为军人的职责不允许他们偷一点懒,他们扯着嗓子,撕心裂肺地喊口令,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标准的动作,作为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默契有组织,会服从命令的集体。
6. 读书之中充满了乐趣,而读《道德经》这本充满哲理的书更是乐趣无穷。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等身之书,可抵百万雄师”,而我觉得,读书要有选择性,同时要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感同身受。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知识的主体是人,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7.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8. 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9. 只有经历过磨难,我们才能洗尽灰尘,露出万千光华。
10. 最慌忙的时间段,我觉得是在饭堂吃饭和在宿舍的时候,吃饭的速度如果不快,就不可以及时的去洗澡,这又训练了我们把握时间的方法。
11. 最不适应的是晚修,在教室里学习差不多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的时间是不是能完成老师的功课呢?
12.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中华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得上学时跟着老师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候还不知这是出自何处,更甭说是什么意思了。时过几十载,再次看这部道家巨作,虽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但至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13. 所谓破茧成蝶,蚕只有破开深茧才能翩翩起舞,所谓鹰击长空,幼鹰只有勇于展翅才能翱翔于天。
14. “道可道,非常道”。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因为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语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15.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16. 之后,我定了学习计划,加大了练习强度,从最基本的坐姿、指法开始。手指磨出了水泡,我也不怕。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学会了拉空弦和指法练习。经过这个假期的努力,慢慢地我学会了拉简单的曲子,如《田园春色》、《山春初晓》……听着自己拉出美妙动听的小曲,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这是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我又想二胡不愧是古典乐器,演奏起来声音独特,娓婉动听。我喜欢二胡,更喜欢它的声音。
17.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尽心扮好社会主角,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职责,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18. 第一段“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十分名。”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19.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20. 每天重复着那一套动作,在烈日下面挥汗如雨,但是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大家都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都得到了锻炼,我一直都感觉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现阶段我对自己各个方面都是有着非常大提高,我知道我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好这些,我认为我是能够做好这一点的,每天在军训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别的班拉歌,通过这样方式能够让大家得到放松,这次军训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也让我感觉映象深刻,这段时间以来的军训当中我一直都能够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也特别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积累经验,只有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才能够让接触到这些,未来在学习当中我也会认真去思考,我也会让自己坚持去做好本职工作,军训当中的点点滴滴,我还是感觉有非常多的收获,以后我也一定会用军训当中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做一名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感激军训,感激班主任老师对我们的照顾。
21. 军训对人的磨砺永远都是那么的大,我们没有参加军训的时候是一群弱不禁风的小绵羊,没有气势,有的只是被暑假养出的一身肥肉,但是经历了军训之后整个人的气质精神面貌就完全发生了给变,完全变成里一个全新的人,怯懦变得勇敢,懒惰变得勤奋,脆肉变得坚强,我们从一只小绵羊变成了有战斗了的战狼,遇敌不惧,勇敢无畏,强大自信,这是我们军训后的表现。
22. 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能够清澈,大地尊重规律能够安宁,神灵尊重规律能够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能够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能够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能够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_,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方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_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欲如玉如石。”这是对上方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23. 刚开始练习起空弦,二胡发出“吱咕吱”的声音,好难听呀!这是我由史以来听到的最难听的声音。于是我产生了放弃学二胡的想法,可是已经交了学费,只能硬着头皮学了。一天早晨,我刚走到学二胡的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原来老师在拉《二泉映月》!好美呀!不敢相信这是用二胡拉出来的声音。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古玩意儿”学会!
24.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
25.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是一种交流,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26. 军训,就是为了懂得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的,学会吃苦,学会独挡一面,学会自力更生,无论哪方面,竭力去做好,做一个真正的“标兵”!
27. 没有经历过军训就没有得到考验,完成考验,我们高中军训的考验永远都是让人感到令人兴奋令人感到高兴的。我喜欢军训。
28. 道,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29. 在这个寒假里,我不仅学会拉二胡,还学会了如何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我认为,只要有决心,耐心,恒心,一切困难都会消失。
30. 回想那短短两周军训的日子,一种潜藏在心中已久的感受便由然而生。的确,军训是辛苦的,但切辛苦的美丽,辛苦的动人,辛苦的让人难以忘怀。在军训时,我们和训练员在烈日下同甘共苦,他们对每一个动作都要求严格,一发现我们的动作不规范,不到位,便细心的给我们讲解,纠正我们的错误,争取让我们把每一个动作做好。尤其是在站军姿时我们的双肩酸痛,双腿麻木,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苦和累。但我们不需抱怨它的苦难,它的辛苦和劳累,是在磨练我们像树一样坚挺向上,不屈不挠的意志,它带给了我们一种尊严,一种力量,一种不向任何权势卑躬的品质。正所谓人生苦短,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累算什么。
31. 社会、自然是如此,大家小家是如此,为人处世亦如此,对待老人尽心尽孝、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32. 人生需要一些波折,它会让我们成长!我中考的纰漏是个偶然,也是个必然!偶然在于:模拟考一直都在640以上没掉过;必然在于后期未坚持住,松懈了,骄傲了!整个假期在不安与自责中度过,我学会了反思,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很多。军训,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会一直努力,一面改正缺点,一面努力学习,只想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等待三年后的一个大翻身!我也知道,这路上,密布荆棘丛、陷阱,但我已不在害怕,因为我知道,这条路不是我一个人在走,我身后有无数的亲人朋友同学师长在在支持着我,而我会满载他们给予的力量和我的理想与拼搏勇往直前!
33.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34.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35. 那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自然是用着同样标准的动作,整齐而又肯定的步伐,犀利而又坚定的眼神,去争取既不是遥不可及的荣誉,用这个来回报他们,感激他们!
36. 如果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37.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 教育 :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群众,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38.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能够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39. 只有经历过痛苦,我们才能脱颖而出,展望属于我们的未来!
40.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官,全面认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
41. 这段时间以来的军训当中,我确实还是有很大的提高,我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军训是一个非常不错方式,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确实还是需要进一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对我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段时间以来的训练当中,我认为自己的还是需要认真的去对待的,短短的军训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的坚持的意义,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是需要去做好这些的,我也一定会努力去搞好这些分内的事情,在训练的时候虽然感觉很累,但是我也是认为自己的有很多的变化,和周围的人相处的很好,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做好分内的工作,这是对自己各个方面能力最好的证明,近期在军训的期间,我也有意识到这一点,每天的训练虽然比较累,但我还是感觉非常的充实。
42. 五花八门的军训项目让我们既充实有充满了斗志,我们高兴能够有这么多的训练项目可以供我们学习,有这么都的好玩的可以让我们锻炼。虽然汗水一直在流,虽然四肢一直都酸痛,但是我们却没有一颗害怕过,没有任何时候胆怯过,我们鼓起勇气面对军训,一起努力参加训练,高兴时我们放声大笑,尽情高歌,失败时我们一起面对惩罚,同甘共苦,这是我们军训生活的写照。
43.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44. 成为高中生的我,第一次住校,原先还以为住校是多么的复杂,但是遇到了很好的舍友,搞笑的同学,但是还是回顾虑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很好。
45. 军训结束,但我的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朝阳的光辉在照耀,夕阳的余辉在闪烁,希望在前方,是等待的有目标的人。
46. 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47. 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持续清醒认识的源泉。
48.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49. 而我们的教官,同样也是个意志坚定,作风优良的好教官,他与我们顶着相同的炎阳,相同的风雨,但他从来没有过抱怨,有的只是一天天严厉的教导。
50. 一句“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蕴含了无尽的深意。《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事实却是:太多的人螳臂当车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所以每天都要不断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所以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己的人。
51. 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平衡是局部的、暂时的。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
52. 开始高一入学前的军训,我只是想要好好锻炼下自己,本职,是的,这一次,我做的还不错,获得训练标兵的称号,这只是做好了我该做的。站着军姿,20或30分钟不等,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就看心态罢了。我在这段时间里,我背诵着《沁园春长沙》,一遍一遍,喜欢这首诗的豪迈与磅礴气势!就这样,时间悄然流逝了,脚酸了,麻了,我认真了……
53.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54. 我们一次次的迎接挑战,我们一次次的突破极限,我们原本暗淡的眼神充满了神采,那是希望,那是不屈,那是坚强。明亮偷人心扉,纯净无暇,充满了少年的朝气。
55. 《道德经》提倡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头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匮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我想我们都应该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静心是安身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56. 军训结束, 对教官的不舍,对军训的不舍,虽然辛苦,但是还是值得留念的,他锻炼我的意志,增强了我们的体魄。
57. 这六天的训练,我们主要训练了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和三大步法,就单单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我们就训练了六天,而且不管是从个人还是集体,做的动作还是无法达到教官的要求,更无法达到军人的那种又快又齐的地步。教官从第一天就开始重复的教这些枯燥的动作,有时真的会厌烦,可是教官他们是如何做到完全适应到这种单调乏味的训练中的呢?是因为习惯了这种生活;还是因为他们喜爱了这种严格的军式训练呢?
58. 军人的纪律性是很强的,例如在队列里,只要立正就不可以随意的抖动,而且随时都要执行着突如其来的各种情况。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