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面书号 2025-03-03 21:27 5
穿越时光长河,2024年的国都,文化底蕴深厚,四年一度的盛事即将拉开帷幕。在这九篇推荐中,我们将一同探索这座城市的千年韵味,感受历史的脉搏,共赴一场文化的盛宴。
1. 早上,人们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们也早早地坐到了电视机前收看国庆大典,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红色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阅兵仪式开始了,首先,海、陆、空三军按照一定的顺序,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了天安门城楼,突然,一道粉红色的风景线出现在人们的目光里。后来我才知道她们是女民兵,我还看见了女空军,听说只有几个科技发达的国家才拥有女空军。然后,还展示了一些现代高科技作战工具,最后,我还看到了现代个行业方阵。有好几次,我们激动地泪花在眼眶里闪耀。
2. 夜晚,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天空中的焰火更是形态各异,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旋转的。焰火不仅形态各异,而且颜色各不相同。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3. 马路两旁处处张灯结彩,鲜花怒放、争奇斗艳,给这节日装点着欢乐、和谐的气氛。我漫步在街头,看到那一面面在风中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不禁又多了几分敬畏,这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每当望到他,一种骄傲、自豪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这是节日的庄严与肃穆!
4. 从街上游玩一圈归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因该加倍去珍惜,可我们的未来是要靠自己去开拓、去创造,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去学习,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出来,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祖国母亲!
5. 衷心地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6. 早晨六点多钟我就醒了,兴奋得一点睡意也没有了。盼着盼着,妈妈终于收拾好了东西,我们便赶到集合地点一块乘车出发了。我们在车上互相嬉戏、玩耍,不一会就到了。
7. 来到科技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庞大的地球仪,上面清清楚楚的标着每个国家的名字,我一眼就找到了我们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8. 往里走是儿童科技馆,在许多面哈哈镜面前,我们有的变胖了、变矮了,有的变瘦了、变高了,真有趣;经过时空隧道时,环绕隧道不断转动的球体让人有点眩晕,产生穿越时空的感觉;在森林乐园里我们玩了树公公拍脸和猴子秋千等好玩的'玩具。
9. 在二楼大厅,我们正赶上“怒发冲冠”的表演,演员的头发被“电”得一根根地竖了起来,真吓人,但他们却一点事也没有。科技馆里还有倾斜小屋、无管水龙头等,让我们体验了有趣的实验现象。但遗憾的是我才上五年级,有很多科学现象没看懂,还需要我们在今后不断学习和思考。
10.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互相交流着参观感受,车上依旧荡漾着我们欢乐的笑声。
11. 这一天,加积街头到处张灯结彩,五星红旗迎着宜人的秋风,猎猎地飘扬着。万泉河畔人流如织,人们趁着“十一”黄金周节假日举家出游。男女老少的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他们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美。
12. 晚上,爸爸带我和妹妹一起去万泉河的音乐广场,观看音乐喷泉。五颜六色的灯光把音乐广场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我和妹妹一起跑到小山坡上玩耍。过了一会儿,悠扬的音乐,喷泉从洞里冲出来,形成一条条水柱,构成一个圆圆的图案,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美极了!
13. 带着愉悦的心情,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明年的国庆节一定会更美,更好!
14. 一路上,伴随着窗外凉飕飕的风,咱们跟车上的叔叔阿姨有说有笑,好不快活。人不知鬼不觉中我们就达到目的地了。一下车,一股清爽的空气迎面扑来,让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我闭上眼睛,倾听着山谷里小河的流水声,享受着这“天然氧吧”,已经很久不感想过这种赏心悦目标感到了。
15.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这美丽而又宁静的景致中拥抱大自然,真有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境。咱们连续向前行,好像来到了桃源仙境。举目四望,四周是群山怀抱;树木载着一身的雨露,四处云雾缭绕,好似给森林披上了一件银白柔软的纱衣;旁边的两块大石头就犹如两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对弈;清澈见底的河流从幽谷上缓缓流向山脚下。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空幻而又切实,似乎是一幅山水画。
16. 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滋润着万物,树呀、草呀都贪婪地吮吸着雨水,仿佛比吃蜜还甜。枯黄的叶子被露水湿润后,也充满了生命力。雨淅沥沥地落着,供给万物所需的养料,这雨多像仙女洒下的甘露,是那样清新、透澈。 欧阳修的《酒徒亭记》里有一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南北朝的谢?遥望秀丽山水,写下“过错芳春酒,还忘青山郭”的诗句;说是自己被山水的美景所陶醉,连酒都不想喝了。
17. 在这美丽神奇的大造作中,我被深深吸引。我想这次的旅行让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释放。
18. 九月三十日的下午,老师说明天是国庆节,放假七天。听到这个消息,全班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同学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就像一只只猴子上窜下跳。
19. 国庆节,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就是去看《海洋朋友》这部电影。
20. 国庆假期里,妈妈送给我一副羽毛球拍。我高兴极了。有一天天气特别好,我和妈妈在草坪上打起了羽毛球。
21. 10月1日爸爸妈妈带我去陆家嘴去玩,我可高兴啦!
22. 十月一日下午,我约好同学:吴雅芬、林丽娜、饶晓梅、谢鹭佳,去湖里公园玩。
23. 哇!国庆节到了,终于放假了。不看不知到一看吓一跳,外面的变化可真大,胜利广场及各路口上摆满了花架、花架上是一盆盆五颜六色的鲜花,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从喷泉下走过好象刚下过一场秋雨,显露出一种成熟的秋天气息。
24. 今年国庆我过得很开心,爸爸妈妈带我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游玩。
25. 国庆节的第二天,我和母亲、阿姨、弟弟一起去了劳动公园,公园里的玩具们都被工作人员换上了美丽的新衣,小朋友们在公园里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大人们和孩子们的脸上都盛满了微笑。
26. 国庆节的第三天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了大唐西市,只见到处都是彩旗飘扬,各种美食应有尽有,售货员们也随着音乐的起伏翩翩起舞,我还看见了许多老艺术家在现场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词、画画。
27. 这就是我的国庆假期期间的见闻。
28. 国庆节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着盛大的国庆大典,阅兵仪式也很热闹,大家都唱着雄壮的国歌以示庆祝。今年是祖国第六十五个生日,小学生、国家领导、部队首长都亲自把鲜花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方。还举行了国庆晚会来庆祝。
29. 在国庆节期间,无论哪儿都是人山人海的,大多数人都会趁着这个时间去旅游,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也趁着假期到了江西省去游玩。到了江西省,那才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在江西的街道上,家家都插上红旗,红色条幅上写上了“欢度国庆”四个大字;在街头,随处可以听到《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国》等歌曲;在广场上,大家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在商场里,大家都喜洋洋地购买自己喜爱的商品,货架上摆的物品琳琅满目。
30. 我去了江西省著名的庐山风景区,先开始我们都觉得盘山路太晕了,不上去算了,可妈妈说:“既然来了,就要去看看,才不枉此行。”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都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便开车上去了。刚一上盘山路,我就被眼前的美景给惊呆了,有淡淡的`云,庐山的最顶端冲出了云霄,下面还有清澈见底的湖水,可谓山清水秀啊!登上山顶端时,我往下看,云雾缭绕、宛若仙境。要下山时,我还在留恋山顶的风景,真有点舍不得啊!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有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才没人敢欺负,才没有战火,才有时间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31. 大家都期望祖国富强、兴旺,祝祖国生日快乐,一年更比一年强!
32. 席慕蓉,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33.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34. 慕容的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
35. 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36.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37.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38.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39.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40.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41.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42. 席慕容,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3.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她的诗作产量减少,散文作品不断的增加,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其实席慕蓉的散文也有另外的风味。本文将以席慕容的散文作品为范围,探讨其特色与写作技巧。其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此现象做一分析。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44.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45.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
46. 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
47. 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
48. 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
49. 席慕蓉喜欢将某种花的特性和某种类型的故事相结合。虽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静的角色,却占有全文重要的地位。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席慕蓉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
50. 好多年以后,每次闻到相同花香,女孩都会想起那个在月亮底下把昙花摘下的少年,他们从那夜以后就没有再见面。
51. 他不应该送她一朵昙花。听人说,那是一种不幸的征兆。
52. 以故事形态表达出席慕蓉对花的感觉。花同时也扮演着触媒的角色,对于读者而言,即使不曾经历类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着席慕蓉笔下所营造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觉,有着身历其境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终被喜爱的因素之一。
53.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她画荷花,也写荷花。不过,她很少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在文学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蓉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
54.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园的荷池,站在满池亭亭的莲叶旁,空气中充塞着一种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时和父亲同游玄武湖的记忆,在霎时都重现在眼前,阳光在霎时也变得柔和起来。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时光滞留不前,我心中充满了一种恍惚的乡愁。
55.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每次都能把我领进那一个不大一样的也界里面去,在那里,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只是喜欢反覆温习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
56. 涉江采芙蓉的时代,荷叶与荷花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
57. 不知道是看多了画中的荷,还是在古远的日子里曾多次涉江采芙蓉,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过了几千年。
58. 东坡独爱清风与明月,周敦颐有〈爱莲说〉,对作家而言,自己青睐的事物,,钟爱的一件事,喜欢的一个东西,不单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重要的是深层意义及它与作家能够相遇相通的一股默契,‘荷花’对席慕蓉而言正是如此。
59.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她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
60. 我每天早上都去端详它,看着它的颜色从敷着一层青绿的暗紫,慢慢转成水红转成柔粉再转成灰白,看它的花瓣从紧密的蓓蕾到微绽到盛放再凋落,仿佛是看着一个生命从青涩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后。
61. 原来,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的。所有的日子越走越远越黯淡,只有在莲花盛开的时候,那些记忆,那些飘浮在它们周遭的记忆才会再匆匆赶回来带着在当时就知道已经记住了的,或者多年以来一直以为已经忘了的种种细节。
62. 在席慕蓉所写荷的作品内容中,人、事、时、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却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从各个角度切入,写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觉。如〈花之音〉和〈莲池〉都在写林玉山先生八十年回顾展中一张巨幅的荷花写生。在〈花之音〉中,她被这幅画吸引,因而请问林玉山先生,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成的?
63. 老师说那个时他刚刚日本回到台湾,和年轻友人一起,两个人到嘉义附近的山里,在一处荷花池旁住了好几天
64. 老师又说:‘那个时候,年纪轻,对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我们听人说荷花刚开的时候最美,并且花开的时候有声音,所以两个人就在池旁和衣睡了一个晚上,天还没亮时就起来守着花开,等着听花开的声音。’
65. 我从来不知道荷花开的时候有声音,老师那天真的声到了吗?
66. ‘听到了。是很轻,很细微的声音,但是可以听得到。………’
67. 在〈莲池〉一文中,她采倒鈙的铺陈方式,将时间拉到林玉山先生听荷花的昭和五年七月,逐字逐句慢慢述说一个发生在日据时代的故事,然后将场景拉回一九九一年的五月,也就是八十回顾展的会场。她写到收藏这幅画作的张家,将这幅‘莲池’呵护得无微不至。席慕蓉用她柔性的笔触记录下来巨幅荷花写生的来源及归处,同时也做了见证。
68. 六十一年之后,一个初夏的正午,美术馆里的展览厅因为外面的炎炎烈日而显得格外清凉,艺术家和他的画作重新相遇。
69. 当年那个站在池边的年青画者如今鬓发已如霜雪,目光却依旧清亮,依旧深藏着那对生命与美的渴望,从他笔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艺术品挂满在美术馆许多间展览厅的墙上,他必须要带领他的学生和观众一张一张地看过。
70. 但是,在转身之前,在离开‘莲池’那张画幅之前,白发的艺术家忽然停了一下,回首对那池莲荷再看了一眼,才微笑着转过身来带领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过去了。
71. 〈花之音〉出版于一九八九年,〈莲池〉是作者一九九六年的新作,相同的一段往事,在隔了将近七年,席慕蓉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次呈现她心中的感动,若不是对荷花的深深爱恋,如何能够经历长时间而不遗忘!
72. 席慕蓉曾在《成长的痕迹·自序》中提及:‘我是一个喜欢“回顾”的人’。这也印证了她的作品中不时出现充满回顾的意味,除前所举〈莲池〉的例子外。对于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玄武湖看荷花一事,也常常出在文中。用不同的笔法,切入时间的前后,虽然是同一件事,因不同角度的写作方法,让人不容易觉得腻。
73. 玄武湖的黄昏,坐在父亲腿间,父亲双手划桨,
74. 小船从柳荫下出发,在长满了荷花荷叶的湖上静静地流动。暮色使得一切都变得模糊和安静。小手拿着一个饱满的莲蓬,在小小的胸怀中,人世间的幸福也正如莲蓬一样饱满、莲子一样清香。
75. 记忆里最早的荷,应该就是五岁时,父亲带我在玄武湖上泛舟时给时过我的那一个莲蓬了。
76. 父亲的怀抱是那样安全温暖,能够独占父亲的怀抱对于小小五岁的我一种忐忑的惊喜与骄傲,伴随着记忆而来的,还有湖上一片昏黄微微带着灰紫的暮色。
77. 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78. 而海棠花就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而从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曾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国,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